求點選!求打賞!求推薦!求收藏!)
晚風從洛河徐徐吹來。
常人感覺凜冽的風吹到了近處,乖乖的變成了和煦的清風,輕輕扯動兩人的衣袂。男的瀟灑飄逸,女的淡雅如仙,望之若一對神仙璧侶,可誰又知道他們談的是完全與風月沒有絲毫關係的話題。
李師道談的是道,而師妃暄說的卻是佛。
兩者雖不相同,但卻殊途同歸。
其實,佛法入中土之時,異域的教理根本不為中原人接受,佛法根本得不到廣泛傳播,更及不上根深蒂固的道家。為求儘快傳播教義,佛家宣揚“老子化胡”、“佛本是道”等學說,表面上讓自己與道家扯上關係,暗地裡吸收道家、儒家文化精髓,最終成為與道家、儒家並列的三大顯學。
彼時,三教合流,佛中有道,道中有儒,儒中有佛,形成綿延數年前的中土文化雛形。到了隋朝時期,佛家的思想已經與原本的佛家相去甚遠,不能一概而論,都是與道家和儒家有更多的相似之處,萬法歸一,殊途同歸,便是由此而來。
李師道剛剛突破境界,對於天地的體悟頗多,與師妃暄佛家的理論驗證,更覺耳目一新,眼界大開,那師妃暄也因為李師道獨特的道家理論所獲頗豐,境界比之以往更上一層樓。
“見解獨特,鞭辟入裡,師小姐果然聰慧無比,實是宋某這輩子見過的最優秀的女子!不過可惜去!如果不是文士裝扮,那就更好了!”李師道喟然嘆道。
師妃暄嘴角突然掠過一絲笑意,不是歡喜,而是別的情緒:“妃暄當不得宋兄如此誇讚。只不過,妃暄真的是宋兄見過的最優秀的女子?”
李師道愕然一愣,隨即答道:“這是當然。其實用‘優秀’一詞並不妥當,只是我一時笨嘴拙舌,想不到更好的詞語來形容,師小姐不要怪罪才好。”
師妃暄淡淡一笑:“身外之物,何須在意。”
————嗒嗒嗒嗒!
一陣常人根本聽不到的細微腳步聲由遠而近,聽其聲音,走來的人共有三個,都是江湖上難得一見的絕頂高手。
李師道不用看就知道,這三人就是寇仲、徐子陵和跋鋒寒。
臻至煉虛合道之境,他對四周天地的感知非常敏銳,縱使相隔距離不近,也仍是能感覺到與自己所修功法相近的兩股氣息正在接近,不用說,普天下也就只有未來的雙龍了。
師妃暄出現在這裡為的就是這三個偷了和氏璧的人,至於剛剛和李師道的對話,致使李師道得到突破,談佛論道,都只不過順便為之,後者更是無意間的舉動,順勢而為。
這時,李師道敏銳的察覺到有不少高手隱伏在四周的暗處,虎視眈眈,或者來意不明的看著這裡的情況,為防師妃暄不被人暗算,一直隱在暗處的了空大師手託銅鐘,現身在天津橋長街的另一端,四大聖僧全神戒備四周。
剛才駛過橋下那葉小舟,又駛回來,還停在橋底下,隱約可見有人坐於其上,也是十分關注這裡。
一時之間,天津橋這裡風雲際會,暗流洶湧。
“既然師小姐有事要處理,那宋某就在一邊壓陣好了。”李師道不去看走來的三人,腳尖輕輕一點,身不動,腳不移,人如被風推送著一樣來到了空大師身邊,面朝中央的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