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棟被這個人小鬼大的孩子弄懵了。
而林樂童和其他孩子都十分安靜,滿頭大汗的擺弄著手裡的山楂。
對於他們來說想捅進去稍微有些費力,但依舊使出吃奶得勁兒。
即便手指被頂的發紅也不在乎,這就是從小沒有父母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的性格。
他們希望自己任何事都能做的更好一點,畢竟學院裡相比孩子的數量,老師太少了。
不能像普通家庭一樣,一個孩子有兩位家長的關注和認可。
在這裡也許最想得到的就是別人的一句肯定。
“爺爺,我弄好了!”
林樂童第一個將五個去掉核的山楂捧在手心。
雖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讓他眼中滿是驕傲和自信。
林國棟俯身抹去林樂童額頭的汗水。
“哎喲,小童去的真幹淨,爺爺現在就給你們做糖葫蘆。”
將所有孩子收拾好的山楂穿在竹簽上交給他們拿在手裡。
這樣每人都能吃到自己做出的糖葫蘆了。
做糖葫蘆最重要的就是熬糖漿,剛才跟陳啟良詢問了很多經驗。
熬糖漿的臂力是2比1,則是一斤糖要放半斤水。
水多一點問題不大,多熬一會就好,但是水少則需要不停攪拌防止受熱不均勻,還容易熬成硬塊。
鍋中倒水開小火,火太大糖容易糊。
先在水中擠一些檸檬汁,再將白砂糖倒入鍋中。
等燒開後鍋中出現了極為濃密的白色小泡。
周圍小朋友都伸個脖子屏息觀看,此時已經聞到了白糖融化後空氣中甜滋滋的味道。
“哇塞,好像洗潔精啊。”
“什麼洗潔精啊,明明是吹泡泡的肥皂水!”
“咦,老師我們一會可以去玩吹泡泡嗎?”
......
待水燒開後林國棟稍微將火開大一點,如果一直小火容易翻沙。
就是水被蒸發掉後,鍋裡只剩下糖,要將糖漿液化小火溫度不夠,就會結晶沒辦法掛在山楂上,也叫翻車。
大約10分鐘後,鍋裡白色的濃密小泡再次發生變化。
有潔白變為了淡淡的黃色,說明糖已經開始脫水了。
又過了幾分鐘,顏色從淡黃變成了棕紅色。
這時候就是基本完成了,測試的方法很簡單。
林國棟在盆中接上涼水,拿出一根筷子在鍋中蘸上糖漿。
然後快速放進涼水中,如果吃起來沾牙就說明沒到火候。
如果吃起來是清脆的口感,說明已經熬到時候了。
“小童,你嘗嘗味道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