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亦菡被陸羽堵得說不出來話,乾脆不接話茬,賭氣似的哼了一聲:
“等我做好了,你別想看,我自己一個人看。”
陸羽笑笑:“那你為什麼要拍兩份?你自己一個人拍一次,我們兩個人拍一次,不是畫蛇添足麼?”
蘇亦菡纖纖玉指划著手機螢幕:“我想著我們這次要自駕好幾個月,總不能讓粉絲們忘了我吧,我一個人拍的素材,到時候可以用vog帶粉絲一起環遊,至於我們兩個人拍的,我自己藏起來偷偷看。”
蘇亦菡不這麼說還好,她這麼一說,陸羽反而覺得怪怪的,怎麼像是生怕別人知道她有男朋友了似的?
陸羽有點不樂意了:“怎麼,我陸羽就這麼見不得人?”
蘇亦菡聽到這話,先是愣了兩秒,然後看著掩嘴吃吃的笑了起來:
“你吃醋了。”
“沒有。”
“你就是吃醋了。”
“怎麼可能?”
“那我發我們兩個人錄的影片。”
“發就……我感覺我上當了。”
“略略略……”
……
就在陸羽他們行駛在桂省邊境線上的時候,科技圈,準確來說是光伏圈,一條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23家光伏企業獲得小桑河的專利技術授權後,經過幾年,消化完其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23家光伏企業在資本的加持下,終於還是邁出激進擴充套件的步伐,拉開了相互廝殺的大幕。
光是百億級別的投資擴產專案,一個接著一個立項上馬。
最先是龍頭企業晶澳科技打響第一槍,宣佈在揚市經濟開發區投建電池和元件專案,分兩期建設,總投資超過100億元,並立即開始實施。
通威股份緊急跟進,丟擲了總投資達到200億元的擴產計劃,擬建設高效光伏電池及配套專案。
隨後,多家企業紛紛跟進步伐,據不完全統計,不到5個月的時間,國內就有13家光伏企業公佈了超過40個擴產專案,總投資金額達到了驚人的2364億元。
如此瘋狂的擴產潮,在國內光伏行業歷史上尚屬首次,這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多樣的,既有政策的推動,也有資本的加持,更有各個企業的長遠佈局。
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的,同樣是光伏行業,同樣是擴產潮,但那次盲目擴產,國內光伏企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多家曾經的光伏巨頭轟然倒下。
而這一次,倒下的又會是誰呢?
……
沒人願意是倒下的那一個,每一家都盯著別人的市場,磨刀霍霍,準備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對這23家企業來說,23家,還是太多了,減少一半還差不多。
於是,一場光伏產業鏈主要製造領域的全面擴產大戲,拉開了帷幕。
擴產領域涉及到矽料,矽棒,矽片,電池片,元件,以及輔材等核心環節。
幾乎每家企業都在大幅擴產,都在加快垂直一體化佈局的步伐。
光伏企業垂直一體化模式非常清晰,需要構建一條清晰和完整的產業鏈,主要環節都可以實現成本價供應,產品線全面,規模效應驅動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