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廣開來,對國內整體環境來說,亦喜亦憂。
喜的是生產力提升,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競爭力提高,憂的是就業壓力驟然變大,會淘汰很多低技術務工人員。
怪不得陸羽之前會說未來教育要培養掌握人工智慧從而創造價值的人才,不是這樣的人才,在未來,少有用武之地。
在高度智慧化、自動化、定製化工業生產的未來,創造性和想象力,才是一個人才的重要素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好在隨後鄧強的一番話,讓同行諸人心裡默默鬆了一口氣。
現目前,或者說幾年之內,像寶獅湖這樣的全自動智慧化工廠,暫時來說,個點推廣還行,還無法全面鋪開。
最主要的原因也不難猜到,在於成本。
第一是因為寶獅湖超級工廠現在的生產線,全都是找製造商重金定製的,按照寶獅湖的技術標準和引數要求量身打造的。
第二是因為超級工廠流水線上代替人工的機器人或者機械臂,都是小桑河那邊單獨研發的,其使用的各種感測器和元器件,大部分都是實驗室級,造價非常高昂。
這也就是寶獅湖,這也就是陸羽有魄力,否則一般的公司,還真不敢這麼幹。
但就算是陸羽,如今也小有壓力。
寶獅湖超級工廠的造價這麼高,如果把成本攤到普通家用機器人身上,無疑會極大的推高普通家用機器人的最終售價。
售價高了,銷量自然就小了,這反而不利於普通家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
就和手機行業一樣,只有產品出貨量大了,上下游都有豐厚的利潤可賺,大家才會有熱情投入大量資金搞研發,供應鏈的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才會加快。
普通家用機器人行業的上下游供應鏈,最主要的,無非就是上千家的感測器製造商,上千家的元器件生產商。
隨便想想也可以知道,如果這些供應鏈企業賺不到豐厚的利潤,看不到廣闊的市場前景,他們會研發更好的感測器和元器件嗎?
很顯然不會。
……
這就成了現在擺在寶獅湖公司、擺在陸羽、擺在鄧強面前最大的難題。
普通家用機器人的售價高了,不行,不利於長遠發展;售價低了,也不行,為了保證上下游供應鏈的利潤,公司必然要讓利,這無疑會造成虧損。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中間幾乎沒有平衡的空間。
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寶獅湖公司前期承擔資金壓力,儘可能的壓低普通家用機器人售價,把蛋糕最大,同時給上下游產業鏈輸送利潤,讓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後期再透過各種增值服務,把前期撒出去的資金賺回來。
這和智慧手機的發展路子其實差不多,硬體可以不賺錢,但各種軟體和渠道卻可以持續穩定的大撈特撈。
只不過這樣一來,寶獅湖公司前期的資金壓力,就太巨大了。
對陸羽而言,其他幾個公司就不說了,有能賺錢的,也有能燒錢的,現在又多了個浩瀚星際航天公司,如果寶獅湖這邊同樣變成燒錢大戶,那河外星雲的資金鍊,是真的有點緊張。
要知道,無論是航天公司還是寶獅湖公司,燒起錢來都不是短時間的,真有點難頂。
……
喜歡攀科技真的好難啊請大家收藏:()攀科技真的好難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