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齊成朔猜的都差不離,只有一條不對。
說這種鈦鉬合金早就研發出來了,只是現在才亮出來,是真的誤會陸羽了,還沒到那份兒上,只能說是恰逢其會。
從小桑河成立之初便加入公司的資深材料研究專家,魯興,這幾年一直沒有搞出太突出的研究成果,雖然各種小專利時常會有,但對比同時期的袁耀文來說,就顯得有點平庸了。
不過這也跟兩人的研究領域不同有很大關係,袁耀文研究的領域是新材料,目前是全固態電池為主,而魯興研究的領域是傳統材料。
畢竟傳統材料已經發展研究了這麼多年,想要搞出突出一點的成果,難度確實要大一些。
就拿這回這種鈦鉬合金來說,從開始立項到最近正式研發成功,大概花費了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各種實驗就沒停過,這還是建立在有小靈幫忙整理分析實驗資料的前提下。
說是鈦鉬合金,所用的原材料不僅僅只是鈦和鉬,只是這兩種元素含量較多而已。
鉬這種材料,本身就具有不俗的抗腐蝕性,合金最大的難點在於增強光滑性,額外新增類似鋅、錫、鉛等等材料,嘗試了不知道多少次才算達到最初的預期。
……
這種鈦鉬合金的用途也很明確,最開始立項的時候,瞄準的就是船舶行業,尤其是遠洋船舶。
海水的腐蝕性不需要多說,對船體傷害很大。
而光滑性這點,主要是為了解決船舶下水一段時間後,船體上附著的大量海洋生物的問題,降低阻力這些作用,只能說是順帶。
船舶附著海洋生物,指的是吸附生長於船舶底部和海中設施表面的動植物和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細菌、矽藻、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輪蟲和線蟲等等。
大型附著生物有滸苔、石蓴、多孔動物海綿、腔腸動物水螅、群體動物海蘚蟲、雙殼類軟體動物牡蠣、甲殼動物藤壺、還有無脊椎動物海鞘等等。
可不要小看這些吸附的海洋生物對船體的傷害,這些海洋生物對船體有著極強的吸附能力,會增大船舶的重量,增加船舶航行時的阻力,腐蝕船體,降低船體強度。
還會使船舶海水冷卻管和熱交換器的冷凝管管徑縮小,甚至於完全堵塞,加大船板和船板焊接縫的腐蝕,造成海中儀表和機器失靈。
由於附著生物吸收聲能,還會造成聲學儀器減效或者失效。
越是大型的船舶和船體,吸附的海洋生物越多,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大。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大型船舶都需要回港返廠進行檢修,其中最大的一項檢修任務,就是清理這些海洋附著生物。
……
為了防止這些海洋生物附著,大型船舶通常都會採用船板表面化學塗膜,或者使用特殊合金材料。
比如“n號”航母,採用的就是特殊合金材料船板,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止海洋生物吸附的特性,但效果有限,還需要經常利用水下機器進行及時的清理,定時回港檢修等等。
說到這裡,也就能明白為什麼齊成朔聽陸羽說完鈦鉬合金的特性後,異常激動,甚至不惜咬牙作出讓步了。
實在是這種鈦鉬合金對大型船舶,尤其是對軍艦來說,作用太大了。
抗腐蝕性強不說,做成鍍層表面還極其光滑,如果真像陸羽所說的那樣,能保證至少90的海洋生物吸附不上去,而且還能降低阻力,簡直就是一把利器。
大型軍艦和航母,每次回港,都需要動用上百工人,使用各種裝置清理海洋附著生物,並且重新刷漆,往往一次清理和維護,就要花費數百萬。
錢都還只是小事,重點是這些海洋附著生物,不清理不行,這玩意兒會越積越多,慢慢繁殖。
就像人跑步的時候一樣,腳上拖著沙袋,而且越來越重,將會嚴重影響軍艦和航母的行駛速度。
速度對於軍艦和航母來說是什麼?
那就是最直接的戰鬥力。
更不用說因此帶來的其他影響,回港清理維護的次數和時間少了,巡航待命和作戰訓練的時間自然就多了,這同樣是隱性的提高了戰鬥力。
而這麼多好處,僅僅只是增加了一層鍍層,叫齊成朔怎麼能不激動呢?
……
說實話,這種鈦鉬合金好歸好,但研究這種合金是極不合算的一件事,大概也只有小桑河的運營和研發模式,才會批准這個研究專案。
這兩年燒掉的研發經費就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種鈦鉬合金因為含有多種稀有元素,製造成本較為高昂,核算下來,並不比回港維護的成本低,搞不好還要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