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後面怎麼樣?”
“等那些來考察的官員前腳一走,費了好大勁、花了好多錢才種上的樹,就被周圍的村民砍光當柴火燒了,剩下一點也被放牧的羊吃光了,什麼都沒剩。”
“我們當地的官方人員也管不了,周圍村子裡的人可不管你什麼政策不政策,環保不環保。”
“那時候窮啊,吃飯都是一個大問題,白送的柴火能不要嗎?”
“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村裡帶頭砍樹的人說,大爺我都沒飯吃了,還跟老子談環保?啊呸,有那閒心不如給老子多發兩袋白麵。”
……
鄭渠:“後來我讀書多了,慢慢懂得了什麼叫倉廩足而知廉恥,只有經濟好了,人們才會有閒心操心別的。”
“我也從書裡知道,原來我從小長大的地方,並不一直是這樣。”
“甚至早幾百年前,這裡也有繁茂蔥蘢的林海,也有茫茫無邊的草原,鳥群歡歌,動物成群,一副生機旺盛、欣欣向榮的景象,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但就是由於適宜人類居住,後來人口過於集中,長期不斷的濫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積急劇減少,長期掠奪式的開發和戰爭等原因,更加破壞了植被。”
“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平衡失調,所以才成了現在的這副模樣,到處都是一片蒼涼。”
“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立志要學習植物學,我想把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黃土高原,恢復原來的樣貌。”
鄭渠說完輕笑著,笑得像個孩子一樣純真,望著遠處的一株株幼苗,眼裡有光。
……
鄭渠的話,讓陸羽和許程亮很是觸動。
鄭渠無疑是個很純粹的人。
陸羽以前一直覺得真正搞學術搞科研的人,都應該比較純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現在才發現自己把順序搞反了,應該是隻有純粹的人,才會真正的沉醉學術和科研。
同時,鄭渠無疑也是幸運的。
芸芸眾生裡,茫茫人海中,又有幾個人,能堅持和實現小時候的理想呢?
理想這東西,最值錢,也最不值錢。
但一定最能打動人。
陸羽伸手拍拍鄭渠的肩膀,在他衣服上留下了一個沙印,指著遠處的植物幼苗:
“你小時候的理想已經實現了一小半,只要推廣得當,沙漠問題肯定能得到緩解,環境也能得到不小改變。”
“等你把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的抗旱植物研究出來,說不定要不了多少年,你就能看到幾百年前的黃土高原。”
鄭渠轉頭看看陸羽,又看看育苗基地,堅定的點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