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和陳小飛一起,還可以去工體那些酒吧玩玩。
但和葛雲聰這個重度宅男一起,酒吧這種地方,絕對不在選擇範圍之內。
所以陸羽和葛雲聰,還有許程亮一行人,在偌大的首都搜尋有關前沿科技展示的地方,連科技館這種科普向的地方都沒放過。
別說,還真不算無聊,至少對國內的科學前沿領域,有不錯的認知。
比如航天工程,雖然看似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非常遙遠,但卻是科技發展的見證,讓人有幾分振奮。
從落後上百年到領先,再到即將發射“天問”火星探測器,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知道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人類不過是渺小的蟲子,但總有人仰望星空。
陸羽覺得自己和這些航天人一樣,都有個遙不可及、看似完全實現不了的宇宙夢。
在他們身上,陸羽能找到強烈的共鳴。
生於斯,長於斯,卻不會永遠困於此。
……
即便兩天後回到小桑鎮,陸羽腦子裡也不斷的回想起堪稱史詩級難度的天問號火星探測。
從藍星出發,探測器如何飛躍過兩顆星球之間漫長的距離,如何被火星引力捕捉,又如何完成飛掠環繞任務,如何在大氣密度只有藍星1的情況下安全降落著陸,如何在火星表面執行巡視任務。
這一切,都是要在資訊傳輸延遲時長長達幾十分鐘、且訊號衰減得十分厲害的情況下進行。
茫茫深空中,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更別說所有這些完成了,還要在此過程中採集海量資料,火星的磁場、大氣層、重力場、水、地表地貌、淺層土壤成分、潛在有機物等等。
想著這些種種,陸羽站在庭院中望向夜空,內心激動不已,又躁動難安。
彷彿那遼闊不知邊際的空曠中,有個聲音在不斷的呼喚自己,走向深空。
……
陸羽花了好大的毅力和功夫,才勉強讓自己平靜下來。
前路漫漫,道阻且長,切莫急於求成,踏踏實實方為正理。
平日裡看看書,學習學習,偶爾去研發部或者研究專案上逛逛,注意力很快也被轉移。
劉世昌派了一個財務審計團隊到水木大學那邊,按照合作協議的預算,撥付了第一筆研發經費。
葛雲聰並沒有派技術人員過去,類腦中心那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線上溝通。
一來是除非他自己或者陸羽親自過去,否則沒人對公司的演算法都瞭解,二來是他還想著早點實現智慧生活呢,他只愁公司人不夠用,哪有閒人常駐那邊?
類腦計算研究中心那邊收到第一筆研發經費後,也如期開始了新的晶片研發設計工作。
至於陸羽和李教授他們口頭達成的交流工作,劉世昌也在安排公司部門和水木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對接。
以老劉的眼光和以他對陸羽的瞭解,他豈能看不出陸羽打的是什麼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