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工智慧也登上了材料研究領域的舞臺。
隨著算力的提高,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智慧化開始深入各行各業,材料研究也避免不了。
現在很多材料研究機構引入人工智慧,充分發揮他們積累實驗資料豐富的優勢,試圖取得成果。
在建立相應的模型下,機器學習的速度,比人類快得多,找規律的速度當然也快得多。
在動輒幾十萬組的實驗資料庫中,透過人工對比,去尋找某種規律,顯然耗時費力,還不一定有用。
人工智慧則快多了,在模型的訓練下,說不準能發現以往被忽略的細節和微妙聯絡,找到某些不引人注目的規律。
……
在這一點上,小桑河公司的優勢並不是很明顯。
雖然有云漢科技的領先技術支撐,但終究進行研究的時日尚短,積累的資料十分有限,比不上其他研究機構和實驗室。
即便接入小靈這樣的人工智慧,對材料研究的幫助也不是太大。
畢竟小靈只是弱人工智慧,創造這個詞,不存在的。
自我判斷都做不到,還想創造?
這是智慧生命才擁有的能力。
人與動物的區別,不就在於會使用工具,富有創造力麼?
不過儘管幫助不是太大,但作用還是有的,至少,研究效率能提高不少。
陸羽一邊想著雲漢科技的開發進度,一邊籌劃著什麼時候將人工智慧引入材料研究。
小桑河現在的材料研究專案已經這麼多,隨著時間推移,研究專案還會進一步增加,陸羽就是精力再旺盛,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不可能對每一個專案都瞭如指掌。
接入小靈以後,不僅能提高研究效率,還能省事省心,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陸羽的提示可以更加隱蔽,直接修改資料或者透過小靈給出提示。
人工智慧領先業界嘛,陸羽完全可以站在小靈身後,為所欲為,美滋滋。
專案取得突破的時候,別問,問就是研究人員的靈感爆發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再加上有小靈在一旁協助,取得一點微不足道的成果,有什麼好奇怪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接下來的兩天,陸羽把剩下的材料研究專案都視察了一遍,聽取研究人員彙報進度的同時,也不忘鼓勵他們一番。
讓他們放輕鬆一點,別有太大的壓力,也別急著趕進度。
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在科研領域,更加適用。
公司雖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組織,但小桑河不一樣,名義上頂著公司的名字,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大型研究機構,還有像學術機構發展的趨勢。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獲得公司准許之後,發表了不少相關論文,申請的專利數量也不少,但商業轉化率太低,基本上沒給公司帶來什麼收入。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材料領域,如果沒有重大突破,專利一般都是製備工藝改進之類的。
對材料的效能提高不多,但必須要改進裝置或者更換新裝置。
這種情況下,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生產廠家怎麼選擇,也不要多想。
小桑河的材料研究現在屬於積累階段,還遠遠沒到收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