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說過,植物的葉片是要進行蒸騰作用,由此產生的壓力才能讓植物的根部從土裡吸收水分、並運輸到植物各個部位。
如果葉片的蒸騰作用減弱或者徹底消失了,即使有水分,植物同樣很難存活。
轉基因植物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同樣是透過葉片,又要蒸騰又要吸收,這是兩種完全相反的執行系統,要解決的難題自然不少。
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同樣會影響根部的發育,沒有強大的根系,抗風和生存能力又會大降。
適應乾旱環境倒是可以了,但說不定大風一來,這些植物全都傾倒,生存都生存不下來,還談什麼固沙。
要知道,荒漠化嚴重的地區,往往都有大風天氣,有時候還會有極端天氣。
……
陸羽跟鄭渠說不用太著急,連基因編輯問題都能解決,這些問題自然也能解決,無非是時間長短罷了。
又聊了很多關於實驗的話題,這才結束通話電話。
陸羽坐在書桌前,有一搭沒一搭的想著事情,現在轉基因植物研究漸漸走上正規,等研究抗旱植物積累足夠多的經驗,那麼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氣體的植物、淨汙水的植物等等都可以展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甚至在未來,適應其他星球環境的植物也可以期待。
光生存還不夠,還能擔負改造星球大氣的任務。
越想,陸羽就越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點了一根菸,陸羽收拾好思緒,開始翻看論文,前路是明朗的,前路也是遙遠的,但只要保持前行,總會到達。
下午的時候,陸羽照例去到一個專案組,這個研究團隊是由資深研究專家朱俞烽帶領的,此前一直在研究碳元素相關的新材料。
不過此時專案組裡人不少,另一個資深研究專家任成鴻也在,一圈人似乎正在興奮的討論什麼問題,連陸羽過來他們也沒注意到。
……
聽了一會兒,陸羽算是明白了怎麼回事,朱俞烽的團隊在研究碳元素相關新材料的時候,無意間研究出一種碳複合物。
這種碳複合物除了具有一定的耐高溫特性,還具有吸收幾乎全部的太陽光譜,這讓研究團隊的諸人同時想到了太陽能發電。
而任成鴻以前恰恰從事過光伏電池板材料的研究,對光伏發電有比較深的瞭解。
朱俞烽找任成鴻稍一接觸,兩個團隊隨即開展了具體驗證,根據實驗結果,這種碳複合物製作的塗層,可以很有效的幫助光伏電池板吸收太陽光。
任成鴻認為,有了這種塗層,再加上鈣鈦礦材料增加光電轉化率,光伏發電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目前矽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化率上限值為33左右,而商用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率一般在15左右,高效矽太陽能電池能達到20左右。
他們現在在討論的是,光電轉化率能達到多高,有沒有可能突破理論值,如果將碳複合物塗層換成最為理想石墨烯塗層,加上其他結構,光電轉化率能達到何種驚人的程度。
石墨烯這種材料,有極好的電導性和透光率,如果不考慮生產成本,運用在太陽能發電上,是最為理想的材料。
僅僅是最為塗層,就能夠極大的增強光電轉化率,更不用說用石墨烯來製備太陽能電池板。
……
喜歡攀科技真的好難啊請大家收藏:()攀科技真的好難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