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陸羽住進了研究園的二層小樓。
儘管裝修不是特別精緻,不過生活設施倒也齊全,陸羽也不太講究這些。
經過前期的準備,李朝焱和鄭渠也各自帶著團隊開始了研究工作。
陸羽有時候會跟進李朝焱的團隊,有時候會跟進鄭渠的團隊。
老實說,雖然時間不長,但陸羽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以前陸羽做實驗研究,根本就是野路子,照著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胡亂一通懟上去,完全沒有考慮其他。
現在跟著這兩個資深研究人員,讓陸羽看到了研究工作的另一面,嚴謹刻板,細緻入微。
可以說跟陸羽以前的路子是完全兩個不同的反面。
這也不能怪陸羽,他畢竟沒有正統的研究經歷,科技資料更是隻有結果,至於結果怎麼來的,陸羽比任何人都更想知道。
科研本來就是一件嚴謹細緻的工作,是有一套具體的系統性的方法論,絕對不是胡搞瞎搞就可以出成果的。
別被網上流傳的說法給騙了,什麼科研有時候要靠運氣,要靠靈光一閃。
沒有系統性的方法論,沒有嚴謹細緻的理論鋪墊,就是運氣好到逆天,靈光閃瞎狗眼,都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
那些話,騙騙小孩子罷了,當不得真。
……
眾所周知,凡是涉及到基因,研究工作就不會簡單。
哪怕比動物和人體基因簡單很多的植物基因研究,實際上,也不會簡單。
說到抗旱植物,其實大部分植物本身都帶有抗旱性。
只是抗旱植物的葉肉細胞含有的抗旱相關基因,因為基因的選擇表達,該基因在葉肉細胞中不表達,所以抗旱植物的葉肉細胞內難以找到與抗旱有關的代謝產物。
而提取抗旱基因,體外擴增dna的方法是pcr技術,dna分子是規則的雙螺旋結構,獲取單鏈dna可以是解旋酶處理,使dna解旋,也可以利用dna分子分子熱變性原理,加熱使dna分子解旋。
之後再連線載體,透過農桿菌介導將目的基因轉為受體植株。
這是普通的轉基因植物過程,而如果涉及到基因編輯技術,那就更是複雜得多。
所以轉基因植物研究工作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實現和完成的,需要漫長的過程,提取各類植物中的抗旱基因,匯入各類植株載體,積累實驗資料,如此,才可能在某天某個時刻,有成功的可能。
不過這是正常的科研流程,但是陸羽不同啊,他有初級科技資料參考,所以能省去大部分無用的工作,連具體思路和方法都提前想了好幾個。
只是他現在暫時沒有提出來。
開什麼玩笑,研究園才投入使用,實驗資料都還沒累積幾個,突然就出成果了,什麼時候科研這麼簡單了?
陸羽不想過度引人注意,順便再跟李朝焱和鄭渠多學學經驗,這樣更有利於幫助他以後推導更多科技資料中的成果。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把科技資料變成現實。
……
陸羽現在更關注的是迭代繁殖培育抗旱植物,這個研究工作前面說過,類似課文中的“綠手指”。
就像很多人的擇偶觀念一樣,身高體型、學歷智商、有無家族遺傳病史等等,這樣才能生育出更優的下一代。
人都可以如此,更不用說植物了。
只要一直培育較強的抗旱性植株,一代一代培育下去,總有一天會得到大大優於目前植株的抗旱植物。
無非是水滴石穿,無非是時間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