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燈塔國連續愚蠢的捲入朝鮮戰爭和南越戰爭,使得其耗費巨大。
尤其是南越戰爭,差不多打掉了8000億美元。
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燈塔國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
到此時,燈塔國意識到事情變得有點棘手。
同時,還有人在給燈塔國製造麻煩。
比如香榭國的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找來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得知香榭國總共有22到23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戴高樂提出一分不剩的全部提出來交給燈塔國,換成黃金拿回來。
香榭國的這一番操作,對其他國家起到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燈塔國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
如此一來,逼得燈塔國走投無路。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總統尼克松宣佈關閉黃金視窗,美元與黃金脫鉤。
這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燈塔國對全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
……
對於當時的整個世界來說,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頭緒。
原本大家是相信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20多年了,大家也已經習慣使用美元。
現在美元突然剎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
這個時候還要繼續使用它嗎?
當然可以選擇不使用,但在國際間結算的時候,又用什麼來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
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有其他貨幣可以信任?
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當時的蘇國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也不認盧布的話,只能繼續拿美元來做為兩國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燈塔國就利用這種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燈塔國的條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來結算。
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是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來結算的,但在這以後,事情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這樣,燈塔國在使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
燈塔國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能不喜歡能源。
你可以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不使用石油?
任何國家要發展,工業要運轉,都需要消耗能源,需要消耗石油,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
自此,美元開始伴隨著燈塔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歷程。
……
然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能夠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
沒有人知道,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一戰,也不是二戰,也不是蘇國的解體。
而是美元與黃金脫鉤,與石油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