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爺子家的魚塘位置確實不錯,若是將魚塘翻修,灌上水,做成荷塘,比陳正家的荷塘都大,能做到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荷色。
且位於農田正中,若是承包下來,小院兒的建造空間是足夠的。
更完美的是,他挨著一片不小的果園,橙子成熟時,還能多一項採摘活動。
“行,那就這兒了?”劉知南看陳正。
陳正嗯了一聲,沒有意見。
劉知南高興的坐在池塘邊上的荒草地上,小院兒的打造已經在他腦海裡修建起來了。
“多好啊,以後春天看花,夏天看湖,秋天看稻浪。”
陳正看他:“冬天呢?”
劉知南抬頭看他,咧嘴一笑:“冬天外面冷死了,還看什麼看,冬天就窩在屋裡烤紅薯搓麻將。”
陳正:“.......”
因為看中了王老爺子的池塘,因此他們兩還要去上門跟人商議的,農田這些由村裡出面解決。
陳正和劉知南踩著腳踏車又去了王老爺子家。
“王爺爺。”陳正站在屋門前喊了聲。
驚動了院門口門檻下睡覺的大橘貓,睜開金黃的眼睛不滿的喵了一聲。
劉知南打量著王老爺子的老宅,“漂亮。”
這老宅子是祖上傳下來的,門窗上全是木雕,就連房簷飛角那都是老手藝。
陳正看他感興趣,說道:“這老宅子是王家祖上從清末傳下來的,好像是那會兒家裡出了一位翰林,王家人就一直守著這房子,到了王爺爺這代,子女都出去了,他捨不得這屋子。”
劉知南摸著陳舊的房柱,感慨道:“老祖宗這手藝沒得說。”
王老爺子聽到聲音從屋裡出來了,看見是陳正和劉知南二人,笑道:“兩個小子來了,進來坐,給你們沖糖水喝。”
老一輩的人吃過物質貧瘠的苦,直到現在還認為白糖水是個好東西。
兩個搪瓷缸子裝著白糖水放到劉知南和陳正的面前,劉知南端起糖水喝了兩大口:“甜。”
王老爺子聽的高興,又進裡屋去拿了餅幹盒子出來,裡面裝著的是散稱的香蔥小餅幹。
陳正先說了來意:“王爺爺,我們來是想租你家的池塘。”
王老爺子:“荒的那個?”
劉知南點頭:“是,就農田北面的那塊兒。”
王老爺子搞不懂他們兩個年輕人要那塊兒荒塘做什麼:“那塘荒了有些年了,修也費勁兒,你們拿來做啥呢?”
劉知南笑了笑:“搞小院兒,打算建個給人來遊玩的地方,你那塘正合適,夠寬夠大,到時候想種成荷塘。”
王老爺子搖頭:“青桐灣這小地方沒啥人來,你看,年輕人一批批的往外跑,村裡都待不住人了,你們要是修什麼小院兒,怕是要黃。”
陳正當然不會試圖給王老爺子講清楚什麼是小院兒模式,鄉村經濟。
只說:“放心吧,政府都批了,要是建好了,會有人來的,到時候村裡人還能去打打雜,賺些錢,以後青桐灣要是名頭打出去了,更多人來,咱們村裡人就能在家門口做生意,不用出去了。”
王老爺子一聽,這好啊,“行,你們幹的是好事情,那塘留著也沒用,你們想要拿去就是了。”
劉知南:“合同要簽,租金也得給,一切咱按流程來。”
王老爺子開始還不肯要,陳正二人勸了許久,總算是簽好了合同。
走的時候,太陽西斜,光從窗欞照了進來,雀上枝頭的圖案投射到劉知南的腳下,好看的很。
陳正拿著合同出來的時候,看見劉知南站在屋簷下發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