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顯然,李旦的手書是以他當皇帝的口吻所寫,比如這一句,“朕翹首八素,締想九玄。”
明顯不可能讓他照抄。
另外李旦所書寫的內容,並不怎麼出色。即使李隆基忽略一些文風,但顯然他寫,決計是難入唐明皇之眼的,唐明皇的文學水平在皇帝中是一流頂尖。
他沉吟一會,走到弈棋的桌前,已經有人備好了紙筆。
寫在景雲鐘上的銘文,最適合的就是醮詞,醮詞很多人不清楚,但提起給嘉靖皇帝寫的青詞就明白許多。青詞,亦做青詞,後成為醮詞和齋詞的總稱,是道士用來上奏天庭或徵召神將的一種符籙,因寫在青藤紙上而得名。
青詞實際上就是道家齋醮儀式中獻給天神的奏告文書,是祭祀詞文。不同齋醮儀式中使用的青詞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唐代的青詞還拘泥在道教齋醮儀式之中,到了宋明時候,青詞大放光芒。
白貴在後世看過不少道藏,他過目不忘,一些道家的青詞早就慣熟。
於是,準備提筆就寫。
但等寫時,頓了一下,想到這既然是唐睿宗李旦親筆書寫,難道……諾大的盛唐,就沒有幾個有文化的人會寫醮詞嗎?
這不可能!
不提一首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這時的唐時宰相,哪個是易於之輩,辭賦一流。
哪裡輪得到他來寫這青詞。
不過,僅僅思考了一會,白貴就想到了一首合適的青詞。
秦觀的《登第後青詞》。
他稍改一二,就寫道:
“竊以,天運至神,固不期於報效;群生多故,實有賴於祈禳。……伏念,臣生而固陋,長更屯秦……私門安燕,無疾病之潛生;官運亨通,絕謗傷之橫至。臣無任。”
等寫完後,他又寫了一首著名的青詞,“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要是此刻是明清時候的科舉,他斷不可能這般激進。
但誰讓這是大唐,揚名立萬後,你才能“通榜”,進士榜上才能有你姓名。
借題發揮,亦不算超出多少。
至於說自己為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又不是真的草民,他是有門第計程車人,稱呼自己的為臣雖稍顯僭越,但很顯然,大家不會在這方面多計較。
同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自稱為臣,反倒更容易博得好感。畢竟大家都認可了才華,出仕真的不難。
“寫的好,這兩首青詞寫的都不錯,一長一短。”
“只不過是為景雲鍾寫銘文,這未免有些不合適,還是讓父皇親自來寫為好。”
“你很不錯!”
李隆基嘖嘖驚歎。
有才華的人,大唐不缺,但像白貴這般聰慧的人,又是如此年齡的人,真的不多。而白貴的聰慧,又不像是王勃那樣,恣意昂揚,讓人大皺眉頭。
恰到好處,有少年的英氣,又有不屬於少年的沉穩、機敏心性。
“太子殿下,不知在下這兩首青詞,能否請天官溫卷。”
天官,,周禮記載,廷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為天官,到了唐中宗神龍元年改回,但唐時一般稱呼吏部尚書為天官。)
白貴微微躬身,胸有成竹道。
眼前的人,可是李隆基,李隆基連李白都忍了,可見這是一個大度的皇帝。而且現在李隆基正在和太平公主爭權奪勢,不可能放過他這個“賢士”,比天寶年間更加求賢若渴。
唐時科舉可不像明清有糊名制等一系列禁止作弊的方法,想取得進士科,除了自己有一定的實力外,科場外的助力亦是必不可少。
喜歡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請大家收藏:()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