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趙嬸子、林娘子,就是眼緣到位。
買回去後省心的很。
又重新上來的也是一家三口。
這當家的也三十多歲年紀, 不過他們帶著一個兒子。
一家三口衣裳洗的泛白, 瞧著十分順眼。
“他們也是一家三口,當初開了一家布莊,後遇上一些事情,家產填進去還不夠還債, 又因為家中長輩生病過世需要安葬, 只能自賣自身,要求就是一家三口不分離。”
這一家三口才轉兩次手,牙婆對他們的過往知之甚祥。
三人目光都比較清明平和, 並沒有因為淪為下人而自卑。
“他們我要了。”
一般這種一家三口,價格比一個一個買貴。
牙婆開口二十五兩銀子,韓巧沉著冷靜的殺價到二十兩,後來以二十二兩成交。
蘅毅坐在一邊看著韓巧,自認又學到了。
後面又買了兩個小廝,兩個丫鬟,兩個婆子。
一次買了九個人,花了五十二兩銀子。
韓巧和牙婆隨意聊了一會, 他們去收拾自己的東西。
牙婆這邊得知韓巧買下了西街前縣令家的宅子時, 哎呦了兩聲,“我這是有眼不識泰山。”
“那宅子好啊, 想買的人可不少, 但卻無一人買下,沒想到被您給買下了, 真真是緣分吶。”
“確實挺有緣分。”
等幾人收拾好, 牙婆還讓馬車送了一下。
多了幾個人, 這吃的穿的用的樣樣要錢, 開銷可是很大一筆。
至少阿奶、三孩子瞧著的時候,都十分擔憂。
這麼多人, 一天要吃三頓得多少糧食?
一家三口,韓巧沒改他們的名字。
“胡叔, 往後這宅子裡的大事小事要勞煩你安排、打理。胡嬸子先管著她們打掃院子,採買東西這些胡叔多費心,不說買到最便宜的,至少要貨比三家,價格合適公道。買糧食可以去早市、夜市,趕集的時候去買比較便宜。”
“誰的銀子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胡叔、胡嬸說是不是?”
胡叔連忙應下,“太太說的在理,小的記住了。”
“嗯。”韓巧點頭。
又看向丫鬟、婆子、小廝, “你們也是,既然來了蘅家, 就是蘅家下人,我這個人雖然出身鄉野,可能見識見識不如你們多。但你們要記住一點, 我是主、你們是僕,在我的地盤上就得聽我的命令列事。胳膊肘往外拐、背主、欺主之人我可不會輕饒,更不會手下留情。”
韓巧沉聲敲打他們。
也是警告他們。
她倒是不怕這些人, 但三孩子還小、蘅毅又憨實,一朝身份改變,心中怕是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