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說,蘅毅在韓家算是混了個臉熟。
他會帶著韓家幾個力氣大的孩子進山,幫忙砍伐樹木,帶著他們打獵。
獵點野物回家解解饞,也會順便讓白茶帶去縣城酒樓,都給算錢的。
韓巧也很忙,到處扯夏枯草,割菖蒲,曬乾託白茶帶去縣城濟民堂。
娘三一天也能曬十來斤,但是夏枯草就這麼些,扯兩天就沒了,菖蒲也是。韓巧也是膽子大,帶著孫秀、孫依往深山裡走,除了各種草藥之外,運氣不錯找到一棵野梨。
摘回家後韓巧費了點心思熬成了枇杷葉梨膏。
裝了一大罈子。
又給叔伯嬸孃送了一小罐,還給蘅毅送了一罐。
大罈子枇杷葉梨膏韓巧沒賣,留著等秋冬的時候,溶水給孩子們喝。
辛辛苦苦挖草藥,前前後後全部賣了一兩二錢。
但其中辛苦,只有親近的人知曉。
從娘三臉上的曬黑,手粗糙能看的出來。
但都沒有說一句怨言,對孫秀、孫依來說,這種辛苦的日子,反倒更有盼頭。
她們娘四個的宅院也修建起來。
已經選好了日子,七月十七上樑、蓋瓦。
韓家人多,上樑時噼裡啪啦放了鞭炮,然後開始蓋瓦。
等到瓦蓋好,屋子裡地面用木墩子噼啪噼啪敲的平平整整,光亮光亮。
門窗也在十八就這天安置好。
前面三間,中間堂屋,兩邊廂房,因為長度夠,兩間廂房都可以隔成前後間。
後間有扇門去灶房方便的很。
堂屋也是,在廳堂當中左右有扇小門,廳堂後有扇門是去灶房的,免去了從廂房或者外面繞圈。
院子按照韓巧的要求,大門進去是一塊菜地,往左拐是一條石板路,石板路沿著院牆一直延伸到後院偏房、灶房。
水井邊上開了個門往柴房去,柴房是用竹子搭建主屋,柴房邊上就是雞圈、鴨圈,用竹子圍了一個大圈。
看起來安全,又能防止雞鴨跑出去。
按照韓巧的要求,又做了兩張一米八寬的大床,她要睡新床,三孩子也睡新床。
兩個大衣櫃、長案。
竹椅子、竹筐、竹籃、筲箕、曬墊、涼蓆這些韓巧找了大伯孃家二堂嫂,因為二堂嫂孃家爹、兄長就是竹篾匠,簡直是半買半送,各種家裡用得上的小物件送了不少。
韓父按照韓巧的生辰八字給選了進駐日期,是七月二十五。
韓巧想著那天要請本家親戚吃頓午飯,慶祝她進駐,也是為了感謝大家幫忙,不然她這宅院根本修不起來。
家裡收拾的差不多,該搬進去的東西都搬進去,嶄新的宅院也有了家的樣子。
雖是簡單,卻也讓她們母女四人有了自己的家。
韓巧在路邊等著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