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上課前,張秀才給方誌遠搬來了桌案,就把桌案放在了張進的左邊,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張進能夠多多看顧方誌遠一些。
然後,又把帶來的書本和準備的筆墨紙硯發給了方誌遠,方誌遠面露喜色,很是珍惜地摸了摸新書本,還有桌案上的筆墨紙硯,眼裡對讀書學習的渴望是人都看得見的。
他站起來躬身道“多謝先生!”
張秀才對他的表現很滿意,點了點頭道“坐下吧,我們要上課了!”
“是,先生!”方誌遠應道。
等他坐了下來,張秀才就教尺一拍桌案,所有學生都瞬間挺胸抬頭,聚精會神起來了,張秀才就開始他的講授了。
《詩》、《書》、《禮》、《易》、《大學》、《中庸》、《論語》等四書五經,每一本書都是那樣博大精深,同樣又是那樣枯燥乏味,張秀才只是粗粗講一遍,進度不快不慢,每本書也都要講個一年半載的,這九本書講吓去,沒個七八年是講不完的,更別說要理解琢磨書中每一句的深刻涵義了,這更是奧義無窮無盡了,可以說四書五經就像博學大海一般,是永遠探索不完,講授不完的聖賢經典。
但是,對於張進來說,每一次拿起書本,那都是一場難言的折磨,那些之乎者也不停地在腦子裡轉圈,繞的他暈乎乎的,可他為了科舉,為了前程,還不得不去咬著牙認真研讀,這真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情。
有時候,他甚至咬牙切齒地暗暗下了決定,等到哪一天他中舉了,甚至金榜題名中進士了,那就要像上輩子高考後把所有試卷課本全燒了扔了一樣,把這些聖人經典也都丟到垃圾堆裡去,再也不想多看一眼,不想多碰一下,真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了!
而且,他認為這世上應該很少人會真的發自內心地喜歡這些聖人經典吧?之所以天下讀書人都在讀這些聖賢書,不過是和他一樣奔著科舉,奔著前程去的,如果哪一天科舉不考四書五經了,應該不會再有人十年如一日地研讀這些聖賢經典了吧?
當然,這些都是他私心以為的,都是他暗自惡意的揣測,但其實眼前就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張秀才。
張秀才以前讀聖賢書可能也是和張進所想的一樣,是奔著科舉和前程而讀的,但自從考了十年科舉,中舉無望,心灰意冷之後,他卻還是沒有丟下這些聖賢書,依舊每日研讀著,這下他就不再是奔著科舉和前程而讀的了,而是真的對這些聖賢書愛不釋手,越讀越喜歡了。
還有,坐在他左邊的方誌遠,或許也是個例外吧,畢竟能夠在窗外偷聽半個月的《詩經》,還覺得讀書很有趣的,這種人恐怕也是真心喜歡這些聖賢書的。
所以,世上如張進所想的,奔著科舉和前程而讀聖賢書的人可能確實佔大多數,但其實也不少張秀才這樣的真心喜歡研讀聖賢書的人的,張進實在是對四書五經懷有太大的惡意了,以至於心裡做出那樣的揣測。
當然,這也可以從另一方面說明,這三年來張進真的被四書五經摺磨的夠嗆了,真的是拿起書來就頭痛欲裂,深惡痛絕了。
但這也沒辦法,他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在科舉上有所作為,想要有個好前程,那就只能忍受著頭痛欲裂和深惡痛絕,研讀學習著這些聖賢經典了,也或許哪一天學著學著,他忽然覺得這些聖賢經典是那樣的博大精深,是那樣的越讀越有味道,以至於愛上這些聖賢書了呢?這誰知道呢?
又是經過一個上午的學習,就到了中午午休吃飯的時候,張秀才停下了講授,和張進去了獨屬於他的休息房間,同時還把方誌遠也叫了過去。
三人進了屋子時,張娘子已是擺好了飯菜,看著他們進來就笑道“來了?快吃午飯吧!”
張秀才微笑著點了點頭,就和張進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而方誌遠卻是有些猶豫不前,站在那裡有些手足無措。
張秀才見狀就招呼道“志遠,你也來坐吧,一起吃!”
方誌遠低著頭搖頭道“不用了,先生!我帶了午飯來的!”
張秀才笑問道“哦?帶了午飯來?帶了什麼來啊?能讓先生我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