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進面前的宅院看著不像是大戶人家那樣的高牆大院,但在這鄉村裡卻是很不錯了,只見那青磚砌成的院牆,用油漆過的大門,還有那房頂上一片片整齊的青瓦,可見這戶人家的生活很是殷實富裕了,這裡就是張進那小地主外祖家了。
此時,大門還是緊閉著的,張娘子就道“我去敲門!”
卻不想,她話音剛落,還沒等她挪步呢,那大門就“吱呀”一聲開啟了,一個四十餘歲的婦人從裡面探出了半個身子張望,等看見張秀才和張娘子,頓時這婦人面上就堆滿了笑容,開啟了大門,又迎過來笑道“夫人特意吩咐我時不時來瞧瞧呢,說是上次說好了今兒小姐姑爺一家會來,果然小姐姑爺都來了。”
這婦人夫家姓孫,村裡人都稱她為孫大娘。這孫大娘也不容易,二十年前揚州發洪水,孫大娘一家就遭了難,背井離鄉逃離揚州,在路上丈夫病餓而死,孫大娘咬著牙帶著一雙兒女逃到了石門縣,然後小地主外祖家看她可憐,就收留了他們一家三口,這一家三口也就留在了小地主外祖家了。
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孫大娘年紀大了,一雙兒女也早已經長大成人成家了,女兒嫁了出去,倒是兒子娶了媳婦之後依舊留在小地主外祖家,一家人心中感恩,像是有成為小地主外祖家世代僕人的樣子。
張娘子嫁給張秀才之前,和這孫大娘就相處了七八年了,兩人關係也很是融洽,見孫大娘迎來,她也走過去,親熱道“大娘,我娘這幾天可好?”
孫大娘笑道“好!都好著呢!只不過這幾天一直唸叨著她的外孫外孫女怎麼還不來呢,現在果然來了,可要給夫人好好看看!”
然後,她又向張秀才微微躬身喚道“姑爺!”
張秀才略微頜首,還禮道“大娘!”
再之後,孫大娘就招呼著張秀才一家人進家門去拜訪小地主外祖父和外祖母了,至於那馬車和車伕則是由孫大娘的兒子安頓到後院去了,等到下午他們一家還要坐馬車回去呢。
進了這大門,張進環顧四周打量了一眼,卻是發現這小地主外祖家也沒什麼稀奇的,沒有亭臺樓閣,也沒有花園假山,不過是一排排房屋而已,像是兩進的院子。
前院自然是招待客人,還有孫大娘等為小地主外祖家服務的僕人所住的地方,後院則是小地主外祖家自家住的地方。
孫大娘領著張進一家人往後院來了,口中還笑道“小姐姑爺都是自家人,不用見外,員外和夫人都在後院廳堂裡等著呢,公子和少夫人也在。”
張娘子就是在這家裡長大的,回到這裡就是回到自家,自不會見外;張秀才也是從小常來這家裡,也沒什麼可見外的;張嫻對這小地主外祖家也不陌生,一年總來個七八次的了,會陌生才感到奇怪呢。
他們都十分自在悠閒地跟在孫大娘身後,張娘子和孫大娘還說笑閒談著,可只有張進對這小地主外祖家陌生的很,不時地張望四周。
也不能說張進對這裡陌生吧,其實張進也到這裡有很多次了,只是以前小張進不過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奶娃娃,也不記事,腦海裡關於外祖家的記憶,只有那和藹可親,總是給他銅板的小地主外祖了,至於這家裡什麼樣子,小張進就懶的記了。
所以,現在的張進來到這外祖家,就有些新奇地四處張望了,那張嫻見了不由都拉住了他的手道“怎麼鬼頭鬼腦的?你又不是沒來過,幾個月前你還來這裡給外祖父他們拜過年呢!”
張進聞言,心裡不由腹誹“我是真沒來過,幾個月前那還不是我呢,我還沒穿越過來呢!”
雖然心裡這樣腹誹歸腹誹,但張進也知道,在別人家伸頭縮腦地四處打量,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此時被張嫻拉住了手,他也收斂了自己的行為,只是眼睛還是骨碌碌地亂轉,四處看個不停而已。
不一會兒,他們在孫大娘的引領下,穿過了一進小院,徑直來到了二進小院的廳堂,果然就見兩個溫和慈眉善目的老人時不時向外面張望,正等著他們呢。
還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一個抱著一個兩歲孩童的年輕媳婦,年輕人看起來身體瘦弱,沒什麼精神,年輕媳婦則眉眼有些刁鑽刻薄,看著就知道是不好相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