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肉牛,如今西龍山莊的蔬菜、野豬、狍子等各種農副產品,都開始逐漸減少對內地的供應,轉向專供香江福德酒店和福德百貨。
當然這也和市場逐漸飽和有關係。
隨著西龍山莊蔬菜大棚的知名度提升,全省各地的大棚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在東北建蔬菜大棚雖然投資比較大。
可是隻要地方政府下定決心,還是能夠建的起來。
這幾年,國家改革開放,對於貸款的審批很寬鬆。
只要你敢貸,願意貸,銀行就敢貸給你。
如果沒人帶頭,普通老百姓自然不敢貸。
可是有了西龍山莊,桃源鎮,黑水縣的帶頭,其他地市,紛紛有樣學樣,貸款建蔬菜大棚。
沒有土地公公的庇佑,自然不像西龍山莊的蔬菜大棚那麼賺錢。
可也不少賺,有人算了一筆帳,一個投資二十萬的大棚,最多三年就能回本。
剩下的就是幹賺。
有了這麼多大棚,張狼也藉機減少對省市的蔬菜供應,把省市的市場讓了出來。
不明真相的人還誇張狼仗義。
其實之前張狼每賣一斤菜,心都疼得嚯嚯的。
這麼好的蔬菜才賣五毛錢一斤。
稍微一包裝,出口到香江、日本、東南亞,一斤蔬菜賣兩三塊錢,還是美元。
這裡面差價可大了去。
賺錢多,而且對於國內來,賺的可是外匯。
很多地方,為了能賺外匯,在國內能賣一塊錢的,寧願賣七毛八毛,也要出口去賺外匯。
這是時代的潮流,時代的特色。
西龍山莊的蔬菜不光口感好,更重要的是營養成分含量高。
可惜國內的經濟限制了菜價。
有時候,張狼就在想,這要是在二十一世紀,自己村裡的蔬菜,少於一百塊錢一斤,爛地裡都不能賣。
沒辦法,這種情況張狼改變不了,只能另外想辦法。
經過幾年的協調,如今西龍山莊的農副產品基本上和福德酒店、福德百貨合流,形成產供銷一條龍。
“狼崽來了?”
“大舅,幾個月不見,看您這氣色又年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