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和蔬菜大棚擴建後單靠劉教授和文教授就有些忙不過來了!老田叔你去蔬菜大棚,文教授負責技術方面的事,你負責人員管理!”
“東海舅舅!養豬場就交給你和劉教授了,和蔬菜大棚一樣,劉教授負責技術,你負責管人。”
聽到自己的任務,齊東海高興的向張狼保證道:“放心吧,狼崽,老舅一定和劉教授配合好!把養豬場的豬養的肥肥的!”
接著張狼又對柳編廠、石雕廠、傢俱廠、酒廠都做了分工。
都是各村的書記村長來擔任領導職位,這些人可能不懂企業管理,甚至不懂得怎麼經營,可是他們有一項優點,會管人。
西龍山莊的各個工廠初創階段,能會管人就夠了。
畢竟接下來幾年,中國始終都是賣方市場,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就不愁賣不出去。
這種革改開放的特殊時期正好適合西龍山莊的發展和積累。
中午就在村委吃了點飯,下午又繼續開會。
人的想法通常會隨著時間,隨著際遇,隨著環境在不斷的改變。
張狼這次出去,有了許多新的想法,對村子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規劃。
這些想法規劃,雖然在他看來都是一些稀鬆平常的事情,可是對於西龍山莊村委的這些人來說,張狼的想法有些太過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這就是看問題的高度,角度不同,產生的代溝。
尤其是張狼提出來的把養豬場搬遷到河對岸原來齊家窩鋪去,大家更是一片反對聲。
三姑父、四大爺更是激動,就差拍著桌子罵張狼是敗家子。
雖然敗家子三個字沒說出來,不過意思出來了。
一時間村委會議室裡,變成了張狼的批鬥大會。
“狼崽,這養豬場可是你萬山大爺忙活了一個多月才建起來的!”
“是啊!狼崽,你不知道這養豬場修的有多麼不容易啊?”
“四哥說的對!別的不說,你要拆養豬場的事要是傳出去,你看村裡的老孃們能願意不!這可是她們辛辛苦苦建起來的!”
“別和我提什麼汙染!咱們農村人不講究那個!別說以前,就現在也是家家戶戶都養豬!有點味咋了?我說你小子去趟香江,就把自己當城裡人了?”
…………
就連文教授和劉教授也沒有支援他的意見。
張狼也理解三姑父、四大爺他們的心情。
他更清楚這養豬場建造時的困難,當初村裡的老爺們兒都起開山修路了,是村裡的婦女同志們肩扛手抬,在董萬山等幾個老石匠的帶領下,硬生生的把養豬場建了起來。
更能理解鄉親們對養豬場投入的感情,這裡承載著他們致富的希望。
張狼只能耐下性子慢慢的給他們講道理。
當初合村的時候,張狼說是要一言獨斷的權利,可是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一眼獨斷的權利也許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管用,比如分工上,他提出來的分工,沒有人提出異議。
可是關係的西龍山莊未來的發展,關係到全體村民利益的事情,他必須要說服在做的這些人。
只有說服他們,才能由他們去進一步說服鄉親們。
對於張狼來說帶領鄉親們賺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可是他不想讓鄉親們淪為金錢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