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麼辦?”一臉愁雲的戴鵬半死不活地問道,說實話,他倒是挺願意聽到宜勒圖“已經和逆賊勾搭上線”之類的訊息的,然而最終結果讓他失望了。
宜勒圖說了一個計劃,一個看似可行,但仔細想想漏洞頗多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成功的話,確實可以鹹魚翻身,但如果失敗了……呵呵,呵呵呵……
戴鵬如同宜勒圖那樣陰惻惻地笑著,然後望了一眼不遠處的“天方聖域艦隊”,陡然升起一陣怒火。
————分割線————
虎頭門炮臺以南約十三裡處,第二艦隊前鋒船隻行進中。
這些前鋒船隻中蒸汽船比例不低,但料數普遍偏小,看上去更像是內河戰船而非海戰用船,類似的東西在舊時間線上的十九世紀初,也就是康格裡夫火箭剛發明不久的時候曾經流行過,沒錯……它們就是高機動性的、專門以火箭彈作為攻擊方式的火箭戰船,或者叫火箭艇。強大而超級遠端的攻擊方式是這些火箭戰船的主要特徵,而它們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摧毀炮臺上的大炮。
現在,最符合實戰要求的大規模武器測試即將開始。十二裡、十一裡、十裡……當距離到了八裡這個比較“穩妥”的地方的時候,開始發射……
當光複軍的火箭彈升起的時候,對面也有類似的火光出現。
提高火箭彈精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就算有資料輔助,也需要大量的試驗摸索才行,然而提高火箭彈的射程卻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事情,只要你肯花費成本,把火箭彈造的足夠大,那麼射程肯定是蹭蹭地往上漲。
佔據廣州的“天方奇人”及其僕從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沒錯,就是廣州城裡充足的火藥、竹木、紙張等一系列材料的儲備,他們現在造出來的火箭彈尺寸足以讓鐵普蘇丹汗顏——長度超過了一米二,裝藥量是最大的印度火箭的四倍以上,如此恐怖的尺寸自然帶來了同樣恐怖的射程,至於精準度什麼的……你在說啥?
不過平心而論,這種極限射程上的對抗本來就是“打中了算運氣好,打不中算一般情況”,氣勢……氣勢才是最重要的,對於防守方而言,只要讓進攻方覺得火力密度大,彈藥儲備多,強行進攻起來損失會比較慘重,於是因此延緩了推進,那麼目的其實也達到了。
光複軍第一輪射向虎頭門炮臺的火箭彈是十六枚,而“天方聖域艦隊”那邊射過來的則是二十枚,至於命中率……那確實是比較慘的,光複軍這邊只有三枚打在了虎頭門炮臺所在“小山”之上,而且全都沒有命中炮臺本身,至於“天方聖域艦隊”這邊,更是全部打在了水裡,船隻並沒有受損。
“臥槽打偏了”之類的咒罵聲從雙方的船隻上響起,而駐守在虎頭門炮臺上的清軍則是一股“神仙打架,我們只能看戲或者捱揍”的既視感,因此在後續的火箭彈一個個拖著熾熱的尾焰,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又一道的弧線的時候,他們也只能做“猜這個會打到哪裡,猜那邊先沒有彈藥了”的看客,不過相對來說,除了宜勒圖、戴鵬那種考慮後路的,一般的清兵都認為“天方聖域艦隊”會在消耗戰中獲得勝利,畢竟他們那邊的火箭更多,更大,不是麼?
戰局似乎確實按照這些清兵的猜測在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天方聖域艦隊”的火箭彈可謂滔滔的江水延綿不絕,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倒是在光複軍那邊,火箭彈的數量漸漸稀少,最後甚至消失了。
戴鵬狐疑地觀察著這一切,雖然有硝煙彌漫遮擋了最關鍵的細節,但他還是感覺到了不對勁,似乎來犯之敵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所以說宜勒圖之前的行為完全是自己嚇唬自己?不對……還是感覺不對……他總覺得對面肯定會有後招,而且是非常給力,讓人難以反制的後招。
很不幸的,他猜對了。
“啟稟主子,那些狗娘養的火箭船沒動靜了,但是天殺的黑船沖上來了!”
黑船?
透過産地是南直隸的千裡觀山鏡,戴鵬和宜勒圖都發現了新的變化,那些火箭船確實在遠去,而一些黑乎乎的,吃水很深,一看就不好惹的家夥,正以不太快的速度沖過來。
相比於戴鵬、宜勒圖的等人的“不明覺厲”,“天方聖域艦隊”這邊的反應則劇烈的多,大量的火箭彈朝著那不斷前進的“黑船”發射而去,然後其中至少有一艘騰起了耀眼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