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雖然不明白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但總覺的很厲害的樣子。”沒錯,這就是王桐奘在得知“崇文門出大事了”的第一反應。
至於第二、第三,乃至後續的反正,那就比較微妙了——
“什麼什麼?有個‘大掌櫃’和守門的清將談崩了,二話不說崩了清將?”
“什麼什麼?那’大掌櫃’糾集了十萬人馬,殺進內城,說要奪了皇帝的鳥位?”
“真是狗膽包天……”王桐奘長嘆道,但是基於基本的邏輯判斷,他對那些不知是幾手的傳言並不太相信,而他能確定的是那些前去送禮的商人逃竄回來不少,整個外城混亂的範圍越來越大,而這……正是撈一把就走的機會!
“兒郎們,撈銀子的時辰到了!”終於撕下假面露出猙獰兇相的王桐奘帶著手下開始他最擅長的事情——燒殺搶掠。他的想法很簡單,只要帶回去足夠多的銀子給義父,那這事兒就算完美收工!但當他在京師外城東部燒著殺著搶著掠著的時候,赫然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外城西半邊怎麼比東半邊動靜還大?
正所謂監守自盜,崇文門發生事變,謠言滿天飛之後,當然有一批忠心的清軍趕往事變戰場救援,卻有更多的清兵藉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大撈上一把。畢竟平時多少還要講一點點“愛民”的麵皮,等亂了只要說一句“亂民通賊”就可以大開殺戒,至於你問他們知道不知道這樣是在挖大清的牆角?他們確實知道,而且正是因為知道“我大清吃棗藥丸”,他們才會如此放肆地中飽私囊啊。
因此,安巴手下那群貨在一群專注於搶掠的清軍中顯得如此不起眼。某些晉商租用的院落往往十分堅固,一時間難以攻破,但其他“小角色”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死亡的人數正以誇張的速度上升著,哭聲和慘叫聲連成一片……而由於外城的其他城門緊閉,一些倖存者竟然陰差陽錯地往崇文門的方向跑,包括安巴在內的清將對此的態度分明都是——“刁民大膽,純屬找死!”
然而如果他們知道京師內城正發生著什麼,估計就不會這樣想了。
————分割線————
“殺!殺!殺!”
“一拜昊天,二拜後土,我軍必勝!”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
正所謂狐假虎威,如果當老虎戰力足夠高,狐貍數量又足夠多的時候,就很容易形成一種“連狐貍也是老虎”的假象,而地上累累的清軍屍體,則是這種假象在邏輯上成立的證明。
至於不隱瞞身份,而巴不得讓對手知道是鎮江侯、聖姑的勢力前來,也是一種威嚇的心理戰術。在多爾袞的手下看來,“毛賊、妖女”是最可怕、最喪失、最不講道理的存在,他們的手下和清軍交戰的戰績不是勝多敗少的級別,而根本就是全勝!所……所以……
就算在京師老巢,清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啊。
多爾袞在京師的軍事力量當然遠遠強於劉三四的部隊,這種“遠遠強於”已經到了清兵每人吐一口吐沫都能把“天殺的逆賊”淹死的地步。但問題是這樣龐大的力量卻如同一個笨拙的巨人面對一隻超級靈活的功夫老鼠一般,空有蠻力卻施展不開。而另一個影響因素是雖然有著月光和火光,但夜晚還是比白天暗的多,這導致弓箭和火銃的在稍遠的距離上命中率低到伊于胡底,真刀真槍的肉搏戰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而在這種對戰中,劉三四、葛二五、葛八六怕過誰?
由於畢竟之前是“秘密潛入”敵人的領地,武備方面不可能清一色重灌火銃手那麼誇張,但即使是在棉衣棉襖下面襯了內甲,相當一部分人手裡是組裝版的長矛也足夠了。平時高強度的訓練、多次勝利積累起的高昂士氣,足以讓他們如同鋒利的屠刀切開厚厚的豬板油一樣迅速挺進,而一旦清軍被擊倒或沖散,補刀的任務就落到了炮灰們手裡。
“哈哈,你們這些狗賊也有今天!”
“揍的就是你,叫爺,快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