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當倭國內訌頻仍,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劇的時候,數以萬計的倭人正源源不斷地流入南直隸和浙江一帶。
這些倭人平均年齡在十歲以下,男女比例在二比八左右,對於倭國的將軍和藩主們來說,這些都是“多餘人口”、“養不起的賠錢貨”,但對於毛雄輝和洛英來說,這些都是從倭國身上吸取的寶貴新血。
在近代民族意識覺醒以前,文明之間彼此掠奪人口、彼此“吸血”的後患並不算大。但洛英還是堅持把“新血”的年齡限制定的很低,畢竟以後和阿拉伯穿越者、英國穿越者、俄羅斯穿越者對抗的時候都要用到民族主義,她可不願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年齡低於十歲的小孩子,三觀還沒有形成,這種情況下你只要對他們“稍微好一點”,就很容易收獲到忠心和馴服。而由於倭國封建主敲骨吸髓的剝削,這些倭國小孩“稍微好一點”的標準也非常的低——他們甚至不指望“不餓肚子”,因為“餓肚子不餓的那麼慘”已經是巨大的奢望……
對於那些被販賣到鄭成功地盤上的倭人小孩,洛英自然是愛莫能助,或者想的更冷酷、也更現實一點,那邊的越慘,反倒顯得這邊更好……而對於來到自己地盤上的倭人小孩,由於舊時間線上那場血淋淋的戰爭在新時間線上沒有發生,也根本不會發生,所以洛英倒是不準備對這些未成年的倭人做什麼“過分”的事,她要保證的事情只有一件——漢化,徹底漢化!
穿漢服,說漢話,寫漢字,用漢名,認為倭國是漢人固有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吧,都已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就不能還叫倭國,但三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作為一個倭省又嫌太大,按照中國東部省份平均幾萬到十幾萬平方公裡的標準,似乎倭國應該分成至少四個省,相應的朝鮮應該分成至少兩個省……
相比於這些複雜的遠景規劃,近期具體事務倒是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洛英有些哭笑不得地發現,曾經擔心的對立、抗拒、隔閡問題並沒有出現,而真正難的問題倒是——教會他們說發音標準的漢話!
日語是一種子音數量嚴重不足的語言,例如他們沒有“v”這個音,只能發成“101nove.e就發成了“殺必死”的音。像骨川三夫、剛田八百屋這樣的倭寇,由於工(偷)作(搶)需要會說中國話,但發音還是相當的別扭,而教會這群一點基礎都沒的倭人小孩發音正常的漢話,那等價於始終和他們已經被日語扭曲的舌頭作戰,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事兒可以和昊天教的洗腦合併為一個過程。
洛英發現自己並不需要編出一套徐福東渡,因此倭人是漢人分支之類的故事來說服這些倭人小孩,因為長期分裂割據破碎的化的環境讓他們根本就不在意!只要按部就班地教會他們漢話並皈依昊天教,然後把他們和普通的漢人小孩一起培訓、教導,幾個月下來不查檔案根本就分不清是不是來自倭國。換句話說在人種相近的情況下,只要從小抓起,一視同仁,強制“一元文化”,融合就這麼簡單,至於那坑死人、坑死國家還不償命的“多元文化”理論,洛英慶幸自己未被洗腦,否則後患無窮啊……
————分割線————
當洛英這邊努力從海外吸收著新血的時候,多爾袞控制下的清廷也做著類似的事情,只不過睿王爺顯然沒有昊天教聖姑那樣從小孩子開始養成的耐性,他所補充的新血都是成年人,而且唯一的選擇標準是能打。
遼東以北莽莽群山中的獵手,漠南大片草原中的牧民,漠北荒涼戈壁中的養駝人……這些遊離於文明中心之外,在塞北寒霜與風沙之中磨礪出尖牙利爪的存在,終於有了到塞內“花花世界”劫掠、發財的機會,而這也是他們聽從大清攝政王召喚的唯一原因,至於忠誠……那是什麼鬼東西?
而盤踞在北直隸京師,至少看起來仍擁有極大實力的多爾袞顯然也很清楚這一點——寧古塔大徵兵、科爾沁大收編和喀爾喀大拉攏固然補充了本來因為戰損過多而顯出頹勢的清軍兵力,但其實也增加了不穩定性。這群“新血”本質上都是不甚可靠的僱傭兵,若是能打勝仗還好,打了敗仗可是有掉頭反噬的可能……
所以必須“柿子要撿軟的捏”,而清廷周圍的“柿子”哪個更軟又成了問題。就個人情感而言,多爾袞顯然很想教訓盤踞陝、晉兩省,不聽調也不聽宣的濟爾哈朗、姜鑲二人,但考慮到還要依靠他們去牽制對北上十分執著的張獻忠,再加上財力雄厚的晉商集團態度曖昧,所以這仗要打,但不是現在打……多爾袞當然也很想滅掉盤踞山東大部分土地,名義上仍是毛賊、妖女的上級,至今仍頑固地使用“弘光”年號的莊子固史可法集團,但要攻打他們,就必須先清理掉吳三桂、尚可喜、耿忠明這“狗娘養的三藩”。
在清理掉三藩這個問題上,多爾袞對自己的軍力倒是有信心,而且莊子固史可法集團和吳尚耿三藩的新仇舊恨不少,到時候兩者齊心協力的可能性不大,互相拆臺的可能性倒是不小……睿王爺唯一擔心的是毛賊、妖女的直接幹涉,那可是性命悠關的大事!
多爾袞再次請教了他的“智囊”範文程,後者在捋了一會兒鬍子後想出一個拉人墊背的辦法——“毛賊、妖女已佔據南直隸半壁,攻取應天府的野心昭然若揭……只要等到偽明鎮江侯與我大清貝勒在應天府一帶鏖戰之時,大軍以雷霆之勢攻取三藩,大事可成……”
多爾袞採納了範文程的建議,或者更露骨的說,他其實也沒有多少別的選擇了……而為了這一場重要的戰爭,自然是要各種籌備、各種集結、各種厲兵秣馬,針對三藩集團加緊情報滲透,也要提到日程上來。
————分割線————
相比於舊時間線上分佈於雲南、廣東、福建的三藩,新時間線上卡在北直隸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的三藩集團地盤要狹小的多,但這種狹小並不一定能推匯出戰力減弱,畢竟他們的危機意識要強的多。
舊時間線上的三藩生活是十分奢侈的,以吳三桂在雲南修築的銅殿為例,那麼多貨幣金屬如果早早地轉化為戰力的話,康麻子估計是真要歇菜,所謂的“康乾盛世”怕是也要胎死腹中了。而新時間線上的三藩顯然是把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投入軍事,畢竟在無險可守的華北平原,不窮兵黷武那是嫌命長啊……
這種瘋狂的“先軍政治”不侷限在物質領域,還蔓延到了精神領域。吳三桂、尚可喜、耿忠明顯然知道宗教洗腦對士兵戰鬥力有巨大加成作用,而他們手頭又恰恰有一個大神棍湯若望,本著“不用白不用,用了就往死裡用”的原則,出現三藩十字軍……應該說是聖教軍這種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自從海越樹神父皈依昊天教之後,湯若望就成為新時間線上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最成功的神棍,沒有之一。事實上,在湯若望的努力和三藩的鼎力支援下,三藩治下的天主教徒數量已經突破了百萬大關,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至於你問吳三桂、尚可喜、耿忠明這仨軍閥對極速膨脹的宗教勢力是否有所不安?那答案是沒有!真的沒有!
吳三桂等人現在自然知道天主教有個總頭目叫教皇,在羅馬教廷發號施令,但他們現在同樣知道,羅馬教廷在萬裡……準確地說在比萬裡更為遙遠的地方,而湯若望和絕大多數神棍一樣,看似無比虔誠,實則野心勃勃,若是讓他在“為教皇陛下效力,當小弟”和“與三個將軍通力合作,獨霸一方”之間做出選擇,那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湯若望不愧是科班出身的神棍,什一稅、贖罪劵等撈錢手段玩的真他奶奶的溜,當然這實際上是三藩籌集軍費的一種手段,教會得到的只是零頭。但考慮到上百萬信徒的聚沙成塔,就算是零頭也足以讓湯若望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不僅遠遠好於當年在歐洲,也足以讓當初在京師編纂歷法時的那段生活相形見拙。
物質上的實際利益足以消磨掉大多數的精神潔癖,三藩集團的大主教湯若望對那些酷似玉帝的耶和華聖像、酷似王母娘娘的瑪利亞聖像、咋看咋像二郎神就是少了一隻眼的耶穌聖像,還有託塔李天王版本的米迦勒之類的玩意兒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更是發展到從中謀利樂此不疲……而對軍隊的洗腦也進行的很是順利,至少比當初阿濟格軍中的蹩腳神棍克裡斯托弗強十的六次方倍……
“功成名就”的湯若望墮落的十分徹底,當初用來做敲門磚的數學知識、歷法推算都快忘光了。形象迅速從“淵博瘦神棍”向“貪婪胖神父”方向發展的他唯一的擔憂就是這種日子能維持多久,他的潛意識深處總有些隱隱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