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綿延的另一側,易手的山東第一名城、第一重鎮,濟南府。
副將莊子固和他的親兵們策馬奔越這座被戰火一而再,再而三地蹂躪過的城市,這種巡視與其說有什麼特殊的目的,不如說是保持自己和麾下精銳精神緊繃的一種方式。打了十幾年仗的莊子固最明白懈怠的危害,有多少兵強馬壯、牛氣沖天的將領就是在懈怠、安逸的泥潭裡麻醉、沉淪,最後一敗塗地的!
當然,這一次一敗塗地的敵人並不屬於這種情況,至少被莊子固直接擊破的這一部分不算,並不是說濟南守軍不懈怠,而是說他們從來沒兵強馬壯過!
濟南之戰給莊子固的感受是順、太順了,順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從化裝成清兵的明軍騙開濟南城門的那一起,莊子固就叮囑自己一定不能馬虎大意,貳臣方大猷老奸巨猾、詭計多端,指不定設好什麼埋伏等著自己。這種不安在長驅直入時打到高峰,在方大猷被俘虜時戛然而止。
五花大綁、動彈不得的偽巡撫方大猷,在莊子固麾下明晃晃的刀槍面前涕淚齊飛、屎尿橫流,這種狼狽樣已經真實到無法偽裝的地步,而作為勝利者的莊子固卻感覺有些失落。
老奸巨猾?
詭計多端?
埋伏?
哈哈……哈哈哈哈!
莊子固的感覺就好像是備足了弓箭,磨快了鋼叉,要喝一隻斑斕猛虎搏鬥,結果打起來才發現這“猛虎”原來是紙糊的,一戳就爛,一挑就散架……不過細想起來,或許是文武殊途的緣故,方大猷這廝在鑽營、爭權奪利等方面或許是個好手,但這沒法改變他在打仗方面是個大膿包的事實。
佔領濟南全程後也有一大堆事要做,該殺的殺,該賞的賞,該駐守的駐守,該稟報的彙報,該招安的招安……其他事情還好說,但稟報和招安卻成了難點,當初史閣部專門叮囑過,說朝廷的方略是“聯虜平寇”,闖賊才是剿滅的重點,對清軍的態度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莊子固收複濟南這種行為,朝廷是賞是罰還說不定呢。
至於招安……莊子固現在的兵力控制濟南府都吃緊,根本湊不出一支足以偷襲和託、李率泰部來改變戰局的奇兵,因此對於青州之戰,濟南府的明軍只能是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如果是青州義軍贏了,自然是招安封官按部就班,如果是清軍贏了,就做好與和託、李率泰長期鏖戰的準備吧。
莊子固對青州義軍的評判是精神可嘉,但戰力值得懷疑,作為肉盾吸引清軍攻勢讓自己有收複濟南的機會確實夠格,但指望他們獨力擊退和託、李率泰部……實在是不靠譜。因此莊子固除了盡力強化濟南府的防衛外,還派出相當數量的斥候去淄川青州一線,一旦形勢突變,濟南明軍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當青州義軍得勝,和託、李率泰部拋棄友軍後撤的情報傳至莊子固耳朵裡,他的第一反應是“再探!”即便是第二次得到和託、李率泰敗走的訊息,莊子固依然保持著懷疑的謹慎,只有到了第三次的情報,涉及到淄川附近發現清軍洗劫過的村莊廢墟,莊子固才有了十分的把握確定了青州之戰的結果,然後陷入了沉思。
和託、李率泰二人,在莊子固的印象裡雖然與“名將”有一定的差距,但比方大猷那種“不知兵”的軍事大膿包強的太多了。這兩個家夥肯乖乖地撤軍,足以匯出兩個推論,一是青州確實硬到咯崩了牙,二是至少在敵人看來,青州義軍和濟南明軍的前後夾擊是他們無法承受的……如此一來,青州義軍的戰力就很變得很有價值了。
情報!莊子固覺得自己急需更多的情報!他下令斥候加緊對對青州方面的刺探,而得到的訊息讓莊子固頗感吃驚。
什麼?衡王投敵做亂,殺掉了義軍頭領中唯一的文官楊王休,但旋即被青州義軍剿滅,衡王和世子均自焚而亡?!
好你個趙應元,果然是闖賊餘孽,殺藩王玩“福祿宴”(指李自成在洛陽煮死福王一事)玩的挺溜的!真是膽大包天,無所不為!由於莊子固把青州義軍中實力最強的趙應元理所當然地當成了主角兼主謀,於是乎對其餘的情報裡“毛雄輝疑似毛文龍後人,十分能打”、“周藩郡君朱倫瓔居然會妖術,以血換命”的關注點明顯要低的多。他命令幕僚寫信給揚州的史閣部,彙報濟南、青州的局勢,當然在衡王府一事上,要盡可能地“淡化”,否則真激怒了史閣部甚至激怒了朝廷,強令濟南明軍剿滅“青州逆賊”,那可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慘狀了。
莊子固派遣使者快馬加鞭趕往揚州,然後盤算著如何與青州義軍軍主動接觸。盡管他也考慮過青州義軍主動向濟南明軍靠攏的可能,但當收到來信的時候,還是感到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