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想到的就是前世一部有著鮮明特色的電影“心迷宮”,導演是忻鈺坤,這也是他的處女作。
“心迷宮”這部電影最突出的特徵是結構,劇本給了觀眾一條很散碎的標準劇情線,這條劇情性拼湊起來,結局是所有故事的開始,而且劇情就不斷反轉,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
導演透過倒敘插敘把一具棺材、兩條人命、三夜四天、五位兇手、九個秘密和種種巧合巧妙的安排在了,講了一個“誰也不能說“的故事。故事不難懂,只是講故事的方法很精彩。
作為懸疑題材的電影,“燒腦”一定是其成功的必要條件,影片圍繞一具焦屍展開,每個人對這具屍體都心懷鬼胎,將人性的慾望展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採用非線性敘事,將幾條線上的故事利用倒敘的方式,最終融為一體,再加上新穎的剪輯方式,讓故事如洋蔥般層層剝開,去映照小村子裡每個人的善與惡。
而且在形式上符合了懸疑片的敘事結構,也將“燒腦”的概念在國產電影中發揮的非常到位,頗有些諾蘭、科恩兄弟電影的風格元素。
作為一名新人導演,忻鈺坤在電影圈也沒有什麼人脈資源,製片人也是一個新手,沒有拉投資的經驗。
所以這部電影屬於“三無”電影,即無明星、無大導演、無大製作,預算也只有可憐的一百多萬,甚至不夠商業大片一場戲的錢。
為了節約資金,影片的拍攝地點在製片人的老家,主要角色有五六個,演員總共十幾個,都是在拍攝地找的一些當地的地方戲、劇團演員。
因為劇組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影片的前期宣傳根本沒搞,只能在幾個城市搞點映來積攢人氣,靠大家的線下宣傳,使得影片排片量很少,票房只有區區的七百多萬。
但電影從提前試映開始,就收穫了業內人士、影評人及媒體記者的大規模好評,良好的口碑刷爆了業界朋友圈,甚至豆瓣評分達到了8.6。
當年李東受那個文藝妹子的感染,這部影片刷了足足幾十遍,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片的情節至今還歷歷在目。
想到這裡,李東笑著道:“大哥,前陣子我還真想了個故事,但這個故事只有個大概的框架……”
黃培仁和老盧聽了,眼前頓時一亮。
老盧滿臉驚喜的說道:“東子,快點兒給我說說……”
老黃也迫不及待的道:“對對……趕緊的,你小子終於又有新點子了。”
李東苦笑了一下,然後就把“心迷宮”這部電影的情節,慢慢的向兩人敘述了一遍,因為情節太熟了,所以李東講得非常細,很多細節還特意的解釋了一番。
這樣一部強調敘事結構的影片,如果換個人,就算李東講得再細,聽起來也是雲山霧罩的,可黃培仁和老盧是什麼人,兩人在電影圈裡混了大半輩子,僅聽了一會兒就來了精神。
老盧還特意拿出筆,邊聽邊在本子上寫了起來,等李東講完以後,老盧已經把影片的骨架勾勒了出來,基本搞清楚了故事的結構。
黃培仁也非常的驚喜,一個勁的搓著手,興奮的說道:“兄弟,這個故事不錯啊,我特麼都想拍……”
老盧聽了搖了搖頭道:“瘋狂的石頭和這部戲的風格類似,還是把這部戲交給別人來拍吧,但是你倒是可以在劇組裡掛個監製,這樣一來就有了宣傳的噱頭。”
他說完轉過頭,又衝李東說道:“東子,這個故事由我來完善,你不介意吧……你放心,劇本的原創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