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萬老爺子的現場講話。
“天下第一樓這出戏,是足以和茶館相提並論的一出好戲,這出戏的誕生在人藝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它和茶館同樣都是現實主義的大作品。
這讓我非常高興。
我沒有想到小季這個年紀,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拿出一部如此厚重且精彩的大作。
這出戏在長達四五個月的排練籌備期內沒有改動過一個字,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
而且小季拿出來的劇本,也有道具、服裝和佈景的配圖。人藝幕後的同志也都是基本上照方抓藥。
所以這個劇本是罕見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非常嚴謹的本子。就像小季寫的那麼多經典的電影劇本一樣。”
萬老爺子說到這兒,又轉頭望向季宇寧。
“小季啊,人家都說我們人藝是郭老曹劇院。因為我們的代表作是蔡文姬,茶館,還有我的雷雨。
這以後,恐怕要在郭老曹後面加個季了。
你以後可要多為我們人藝寫好本子啊。”
老爺子這話說的就有點重了,這讓季宇寧嚇得趕忙連稱不敢當。
他可不知道還能不能拿出與天下第一樓同等質量的本子。
就像歷史上萬老爺子寫的那出雷雨,還是他20多歲上大學的時候寫的,而此後的幾十年,他再也沒有一齣戲能超過雷雨的。
他知道人藝在未來40年,直至他穿越的時候,演出場次超過500場的也就只有三齣戲,那就是雷雨、茶館和天下第一樓這三齣戲。
這一次現場看天下第1樓的彩排,讓季宇寧真正感覺到他寫這出話劇的好處。他一下子畢格見頂,變成大文化人了。
這個時候他寫的大量的書還沒有在國內出版,很多人也只知道他在音樂、電影、計算機以及體育上的成就。
這下知道季宇寧是大作家了。
翌日清晨,登基大典的拍攝開始了。
這是整齣戲中的大場面和重頭戲,動用的演員超過了3000人,僅僅化妝師就達到上百人。
季宇寧成片在胸,整個拍攝過程舒捲有度,遊刃有餘。
這讓現場觀摩的眾多內地電影人慨嘆不已。
這個時候內地的各大電影製片廠拍戲,更多的是以導演為核心,通常導演在現場磨戲,很多戲都是慢慢磨出來的,所以很耽誤功夫。
很多人是頭一次見到好萊塢的拍戲方式,這種嚴格按照計劃進行的電影製作方式,還是給大家上了一課。
而且,這部電影拍攝過程非常嚴謹,大到紫禁城實景拍攝,小到服裝、配飾、髮型,都嚴謹得彷彿學術研究,所以服裝化妝道具方面基本上是完全還原。
甚至電影中溥儀三歲登基時用到的玉璽都是貨真價實的玉璽,從庫房裡拿出來,電影在這邊拍著,保管員在邊上盯著。
之後的幾天裡,季宇寧繼續拍一些場面大的重頭戲。
“這些學生演員的情緒還要調動起來,一定要嚴肅,甚至要憤怒,或者呆板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