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先生口中說的沙孟海,是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也是現任社長。
季宇寧知道這位姚老先生在前世會成為西泠印社的第七任社長,在2018年他去世之後,西泠印社的社長一直空缺。
前世的西泠印社是一個基本上能堅持學術至上的團體,這一點和內地的書協大相徑庭。
所以對於季宇寧來講,能夠加入西泠印社是一件好事。
拜系統所賜,他的詩書畫印都達到了這個時代相當高的水平了。
從和姚老先生的交談中,季宇寧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想在20歲前出一本書,書名就叫季宇寧弱冠前詩書畫印選輯。
他估計到時候一定會帶來足夠的震撼的。
下午去看了姚宗頤老先生後,晚上季宇寧又出席了在銅鑼灣鳳.凰酒店舉辦的鳳.凰音樂獎的嘉賓和獲.獎者酒會。
酒會上,所有的獲.獎者都佩戴著獲得的徽章。這是出席酒會的要求。
這個酒會今後也將成為鳳.凰音樂獎頒獎典禮之後的的慣例。
未來一週還會有一些在香江舉辦的音樂演出活動。季宇寧還有兩場交響樂演出的指揮。之後他就呆在香江準備三月下旬的鳳.凰電影獎的頒獎禮了。
3月12日,港島,中環,和合大廈。
“胡生不愧是學建築的,你的這個辦公室看著特別舒服。
我現在的辦公室,是原來怡和大廈的辦公室,整座大廈的窗戶全都是圓窗戶,看著真是彆扭。
以後啊,看來真不能找這些日本的建築設計師,他們的審美真是不太一樣。”。
季宇寧坐在位於和合大廈64層的胡應湘那寬大的辦公室裡。
對面就是一臉笑容可掬的主人。
窗外就是一覽無餘的維多利亞灣。
他是特地前來拜訪胡應湘的。
他和胡應湘的關係不錯。所以兩個人一見面的寒暄是非常愉快的。
他說胡應湘是搞學建築的,實際上胡是學土木工程的,他在香江既有工程師的資格,也有建築師的資格。
現在他們所處的和合大廈,就是胡應湘自己設計的,這座66層的圓柱狀的建築目前是香江的蕞高建築,而且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80年代末,直到附近的中銀大廈落成。
“哦,這是胡生搞的伶仃洋大橋的效果圖吧?”。
季宇寧一進辦公室就注意到,牆上有一幅很醒目的大橋的效果圖。
他知道胡應湘是在1983年提出內伶仃大橋的設想。他希望透過建橋,把香江和粵西的天塹變成通途,刺.激粵西經濟的發展,甚至帶動內地西部地區的整體發展。
前世的2001年,胡應湘又對此前的方案做了最佳化調整,提出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宏偉計劃。
2002年8月,他又提出具體實施方案。
由他負責牽頭,在民間集資150億港元。
“是啊,季公子覺得我的這個大橋計劃怎麼樣?”。
胡應湘一臉熱切地問。
“我覺得胡生的這個大橋計劃,不僅有利於香江,也有利於內地,它可以把香江和粵省緊密的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