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左右,商隊的正前方出現了一座非常雄偉巨大的城池。
不用想,那就是長安城了。
長安城,位於關中地區的心臟地帶,躍然於歷史的長軸中,以其雄渾壯碩的姿態,蔚為壯觀。
早在大夏時期,長安城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就被作為大夏的陪都大力發展,也就在那個時候,長安城逐漸浮現在人們的眼中。
夏都被毀之後,夏悼帝本想帶著屬眷逃到關中,結果被吳梟所阻,行進不得。
大魏建立之後,在歷代隴王的開發建設下,長安逐漸成為西部第一城,是連通兩西之地與中原商道的重要樞紐。
到了這一代隴王魏荼,更是大力發展關中各郡,以此來充實拱衛長安,因此現如今在長安做買賣的商號是越來越多。
此刻的長安城外,數家商隊正載著滿滿當當的貨物,準備啟程,看這樣子有一部分是往中原方向還有一部分則是向著隴西方向。
而且這幾家商隊看規模都是大宗商號,每家商隊的板車都至少在十五輛以上,車伕馬伕皆為壯年男子,正在忙碌著準備出發前的事宜。
長安城之大,光從外邊的城牆就能看得出來。
就單單說商隊此刻面對的南城門,城牆東西長一里都不止,高度目測足有七八丈。
城牆寬厚堅固,高聳而長久。高大的身影如同一個有力的守護者,霸氣地屹立在天地之間。
紅日之下,日光灑在城牆的石磚上,將城牆染成淡淡的黃莎,更增添幾分威嚴和莊重。
細觀這些城牆,能看到歲月在上面鐫刻下的痕跡,平添幾分滄桑之感。那些龜裂的痕跡,那些因為歷史的風雨而留下的石磚,彷彿娓娓地訴說著豐富的過往。
這城牆見證了長安城的風風雨雨,歲月的滄桑戰痕累累,但並未有所動搖。
城牆上的城樓也是修建的相當壯麗,亭臺樓閣,宛如城上宮殿,三重三簷的城樓古樸雅緻,又不缺威武氣勢。
瑞獸佔據飛簷,鱗爪俱全,栩栩如生,恍若守護神一般。
城下還圍著一條寬闊的護城河,水波不興,但河水碧綠,足以可見水深不淺。
河上還有三座較寬的石橋,樣式雖然樸素平常,但是用料卻極為考究嚴謹,皆是築城用的青石磚。
總的來說,眼前這面城牆,比之先前所見的銅關城牆更為雄偉壯麗,更為震撼人心。
城門也是與銅關一致,一大兩小,三門格局,以供城內外的百姓有序同行。
坐在車廂外的王疑此刻也是大飽眼福,眼前的這座長安城牆的雄偉格局已經超過了他所見過的其他所有城池,包括當日所見過的北凰城。
“如此堅城,饒是十萬大軍都難以攻克啊。”王疑不曉得十萬大軍能不能打下,他只是隨口感慨一下。
來到城門口,例行的檢查必不可少,但這裡的查驗可比銅關要寬鬆多了,只是走個形式看了看就讓商隊放行了。
不過令王疑沒想到的是,這長安城的甕城竟然也是兩重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