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疑出了房門,看了眼荒蕪的院子便走在村子裡的小路上準備去逛一逛看一看。
小山村名為屯山村,因為早年間此處是朝廷大軍駐屯休整的地方,故得此名。
村子裡人口不多,因為連年戰亂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基本都是些老弱病殘。所以基本上家家戶戶也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很是拮据。
當然,除了村長吳老二家。
小山村雖然貧窮破敗,倒也有三個孩童天真的玩耍,看起來都八歲左右
王疑看到那領頭孩童有點面熟吧,就慢慢走了上前,正要和他們打個招呼,誰知那領頭小孩反應極快,看到王疑過來立馬拿起塊泥巴向他丟來。
王疑瞬間閃開,不禁皺了皺眉。
只見那領頭小孩笑著喊道:“王疑哥哥,又被你躲掉了!”
王疑這才從想起來,這是村裡老張頭的三孫子,叫張三貴。
這個老張頭倒是跟王疑家很熟絡,不過也是個苦命人,本是北燕人,早些年因徵發徭役叢軍出征,便在這小山村落戶定居。
年輕時有過一個婆姨,後來馬匪襲村被當場砍殺。
兒子被徵發守邊被東胡人射殺,兒媳是因生老三張三貴大出血而死。
雖然家裡還有三個大男丁可以乾乾農活,但現在家裡依舊過的也非常不容樂觀。
至於另外兩個孩童也都是普通鄉親家的子孫。
想到這裡,王疑不禁嘆了口氣。
“王疑哥哥,嘆什麼氣啊?”張三貴問道
“沒什麼,沒什麼。”
“王疑哥哥,走,我們抓魚吃去,那邊山腳下的小河裡還是有魚的,我們正好可以過去抓幾條.”張三貴邊說邊指著遠處一山腳說道,另外兩個小孩也附和道。
“好啊,正好肚子還有點餓。”王疑一聽有魚,頓時來了興趣。
隨後,一大三小便向山腳小河邊走去。
正值深秋,秋風蕭瑟,落木滿地。
王疑也不顧河水的清冽刺骨,脫下草鞋挽起褲腿就下了河,手裡拿了根自制魚叉。不一會兒,一條小鯽魚就從一個石頭縫裡鑽了出來。
王疑猛地一插。
“咔”魚沒插到,魚叉斷了。
岸上的三個小孩強忍笑意,臉都快憋紅了。要換做平時,他們早就笑開了。但是現在,他們還是顧忌河裡的魚聽到大的動靜而躲起來。
而後抓魚,王疑學聰明瞭。利用前世學過的水的折射原理,在魚頭前端下叉,倒是收穫了三條小鯽魚。
原本王疑想多抓幾條,誰知這魚也學聰明瞭,都躲在石頭縫裡不出來了。
那王疑也沒轍,去搬石頭的話,又大又沉,而且搬開了,這魚又跑了。
沒辦法,只能罷休。
而岸上的三人早早地用石頭堆了個火爐,火摺子點上火,開始烤魚了。
王疑坐在一旁,擰著被水打溼的褲腿。而三個小孩則是一人一條吃得津津有味,王疑對此沒什麼胃口。
很原始的一種做法,把魚架火上烤,不去魚鱗,也不破肚,直接開啃。
確實粗糙了點,但是荒野山村對此沒那麼多講究。
要是換做中原等地的達官貴人,那吃魚可就有大大的講究了。
“王疑哥哥,你真的不吃嗎?”張三貴邊吃邊問道
“不吃了,沒什麼胃口?”
“那王疑哥哥以後想幹什麼啊?”
“不知道。”王疑淡淡地回道
“王疑哥哥,你最喜歡什麼季節啊?”張三貴依舊在旁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