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她喝水,給我一杯白開水,我再兌一些藥膏讓她喝。”司寒趕緊說道。
“我去接熱水。”李暖央迅速跑去接開水了。
司寒回到病房,看到周姨仍然閉著眼睛,聲音微弱地呢喃著:“水……水……”
病情稍微好轉了一點,但是仍然非常嚴重,體溫居高不下。
李暖央很快端來大半杯開水,遞給司寒。
司寒把瓶子裡的膏狀藥液,倒入杯子裡一些,然後輕輕晃動,讓它融化,等水溫涼下來,讓周姨喝下去。
周姨喝了藥,立刻安靜下來,躺在那裡,呼呼大睡。
“已經度過危險期了。”司寒說道。
李暖央終於稍稍鬆了一口氣。
司寒把那藥瓶交給李北陸:“叔,瓶子裡還有三分之二的藥,每隔兩小時,你就用熱水融化一些藥膏,讓周姨喝下去,明天早晨我會派人再送一些藥過來。”
“好!”李北陸接過藥,也鬆了一口氣。
寇冬雲好奇地問:“這些藥膏,是用啥藥製作的,這麼神奇?”
司寒解釋道:“這是我爸研製的秘方,有十二味藥,都是一些比較難找的好藥材,比如裡面用的天然牛黃,現在市面上的假貨太多了,還有天然麝香,比黃金還貴,更有陳年熊膽、天然水牛角粉等等。”
寇冬雲說:“你當醫生,有些大材小用了,我要是藥企老闆,就花天價挖你去做新藥研發。”
司寒也想過這條路,但是中醫有它的侷限性,不適合走西醫賣藥這條路,具體原因一言難盡。
比如這個藥膏,用對了效如桴鼓,用錯了殺人奪命。
周姨高熱昏迷,是實熱,可以用。
同樣是淺昏迷,按中醫辨證,還分陽厥和陰厥。
周姨的情況屬於陽厥,可以用這個藥膏。
如果是陰厥,誤用這個藥膏,那就成了催命毒藥,必死無疑。
中醫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生活中,難以發揚光大的主要原因,還是中醫大夫的成材率太低了。
中醫不是靠勤奮和努力就能學好,還要靠悟性和天賦,真正能治病的中醫大夫太少了,大多數都是會背幾首方子濫竽充數的中醫大夫。
好藥如好刀,中醫缺的不是藥,而是能用好這把刀的人,用好了救人,用不好就是殺人。
所以,司寒堅持要做一線的臨床醫生,不願意為了掙錢變成純粹賣藥的人。
那位年輕醫生,從最初的質疑,現在已經徹底變成司寒的粉絲的。
他驚歎道:“我原來一直以為中醫是慢郎中,治個脾胃病還能湊合,治不了急症,現在看來,不是中醫治不了急病,而是我沒有遇到真正的中醫高手,今晚開眼了,長見識了。”
司寒說:“中醫是慢郎中,這是外行人對中醫最大的誤解,其實治感冒發燒之類的病,中醫比西醫更好更快,很多連續輸液還反覆發燒的病人,我通常都是一劑中藥就能退燒,兩三劑藥鞏固善後。”
年輕醫生笑了笑,“別人說,我不信,你說的我相信!”
寇冬雲則拉著司寒的手,往其他病房走,“既然來了,再幫我看一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