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晃,潁川曹閥,潁川一向文采薈萃,很多著名的文豪都出自潁川,潁川門閥向來以詩書傳家自豪,家族中只有習文不成才轉而習武,但曹家是例外。
曹家是軍人世家,曹家並非那種千年世家,太祖起兵時,曹家不過一下品門閥,而且還是在前朝之下作戰,在桃林會戰中投降太祖,之後隨太祖征戰天下,一路下來功勳卓著,天下定鼎後,曹家沒有象其他開國功勳那樣棄武從文,依舊留在軍隊中,曹家子孫每日習武,成人之後,必須進入軍隊,或是邊軍或是禁軍或是邙山大營,大晉立國八百年,每一場戰爭都有曹家子弟的身影,每一場戰爭,曹家子弟都血染疆場。
十多年前,那場壯闊與悲壯共存的反擊鮮卑之戰中,曹家子弟戰死疆場者不下十人,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秋雲方回段昌等四大名將總督,湧現出齊王這樣名聞天下的賢王,曹家反而默默無聞,可實際上,朝廷核心中人都清楚,這場戰爭中,曹晃才是軍中核心,他默默無聞的站在泰定帝身後,讓所有的光芒都落在泰定帝身上,而他卻制定整個對鮮卑的戰略,整個戰爭都是在他的戰略中規劃中進行,他是大晉軍方真正的核心。
但奇怪的是,曹晃只獲封車騎將軍之職,在大晉,軍人職務最高為大將軍,大晉在百年前廢除了大將軍之位,百年裡最無異議的,可以登上軍方最高職位的,就是曹晃!
大將軍之後,便是驃騎將軍,也就是秋雲現在的官銜,驃騎將軍之後便是車騎將軍,曹晃只獲得從小兒車騎將軍之職,在當時,軍中便有很多人不滿,認為皇帝薄待功臣,可曹晃卻很平靜。
隨著鮮卑俯首稱臣,大晉進入和平發展階段,曹晃則主持了軍隊的調整,他成功的削減了軍隊的數量,平衡了軍隊將領的關係,可在朝廷中,曹晃的權力逐步減少,六年以前,曹晃致仕,泰定皇帝卻沒讓他返回原籍,而是請他繼續留在帝都,治安內城和城外都賞賜了莊園。
曹晃致仕後,很少在公眾中露面,沒有皇帝宣召,他並不進城,城裡的宅子多是其孫子,禁軍都尉曹勇在使用,曹家武將世家,長期以軍法治家,家裡家丁家將和私兵全是軍中驍勇之士,而且,只要曹家老爺子一聲號令,軍中江湖上無數勇士願為他赴湯蹈火。
這個人居然牽扯到內城暗殺案中,能不讓柏公公震驚嗎!
“這,這曹家怎麼和王家牽扯到一起了?”
好半天,柏公公才平靜下來,隨即湧起一絲疑慮,納悶的看著小麥子和林公公,林公公依舊背對他,沒有說話,小麥子卻苦笑下搖頭,內衛監控諸王和門閥世家,而軍中將領則更是重中之重。但諸王門閥世家和軍中將領對內衛也是嚴防死守,在內衛檔案中,有無數內衛人員被諸王門閥世家和軍中將領發現,被悄悄冷遇,被悄悄派去執行必死的任務,內衛損失的人員名單可以堆滿這個房間。
所以,能滲透到諸王門閥世家和軍中將領家族核心的內衛,都是珍寶,絕不會為這樣的事啟動。
柏公公嘆口氣,神情變幻不定,林公公神情平靜,他當然知道,曹家與王家這些年沒有聯絡,但數年之前,曹晃與王家那位老祖宗聯手,逼得泰定帝不得不殺掉邵陽郡王,事後,王家老祖宗和這位車騎將軍先後致仕,泰定帝只是作了場面上的挽留便答應了,只是將曹晃留在了帝都。
在大多數朝臣看來,此舉是泰定帝對曹晃的恩寵,可林公公知道,不是這樣的。
泰定帝雖然不如大晉前期的一些英主,可最近兩百年中,絕對算得上一代中興之主,曹晃和王家老祖宗聯手,犯了泰定帝的大忌,能留倆人一命,已經算是恩典了,不放曹晃回原籍,主要留在身邊好控制。
但這些話是不能說的,這樣的事,只有泰定帝身邊極親近的人才知道,簡單的說,只有老祖宗才知道,而他是老祖宗的心腹,這才知道一點點。
“我們在曹家有人沒有?”柏公公小心的問,小麥子遲疑下,見林公公沒有反應,便低聲答道:“有,但沒進核心,瞭解不到多少事。”
“曹晃最近在做什麼?”林公公問道。
“回祖宗,還是老樣子,在城外的滌心園,每天種地。”小麥子立刻答道:“很少見外客,幾乎不見軍中將領,曹家的私兵在滌心園有一百多人,城內,曹勇在禁軍中也是老樣子,家裡的幾個客卿,也沒有異常。”
柏公公心裡一震,隨即有些興奮,他連忙壓制這種興奮,看著林公公,林公公沉凝半響,輕輕嘆口氣:“抄報老祖宗吧,讓老祖宗決定。”
“是,祖宗。”小麥子早已料到這個結果,平靜的應下來,林公公掌控內衛十多年,沒有一次越權舉動,凡是有所行動,都要先報老祖宗,老祖宗同意才會行動。
柏公公微微皺眉,試探的問道:“林公公,這樣報上去,妥當嗎?”
林公公轉身看著他,笑了下說:“柏公公,太祖設立內衛後,便對內衛有明確的規定,內衛不得擅自採取行動,內衛的功效是監察防範,先文宗時,更是下詔,內衛不得有行動,後來,武宗陛下覺著緊靠禁軍不行,這才組建了虎賁衛,武宗之後,仁宗皇帝下詔,將虎賁衛之權收歸內廷,直到宣宗皇帝繼位,虎賁衛的權力才又移交內衛,為什麼這樣呢?就是擔心內衛以權犯禁,內衛的權力很大,可以監控諸王,朝中大臣,軍中諸將,這個權力很大,無論是誰掌控了這個權力,都要十分小心,所以,歷代陛下對內衛要求嚴格,如果沒有得到批准就採取行動,就算有利,皇上也不會准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柏公公這下明白了,連忙起身:“多謝公公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