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草民記得的,不過,草民,”柳寒有些為難的看看端木正,端木正溫和的笑了下,柳寒這才壯膽說道:“小人那時太小,也不知道記得是不是準確,所以,就請人買了庶族的身份,所以,.。,還請大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柳寒吞吞吐吐的為難的樣,端木正哈哈一笑:“庶族身份只要捐獻銀兩即可,朝廷並不禁止,先生不必為難。”
柳寒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其實端木正幾乎猜到這個結果,只不過要驗證下,看看這個商人是不是老實,結果讓他很滿意。
大晉立國之初便定下了鼓勵耕讀之國策,大晉律規定了,士族便是士族,庶族便是庶族,平民便是平民,商人比之平民尚且要低一等,比如平民子弟可以被士族推薦參加鄉評,但商人子弟是不行的,無論士族還是庶族都不得推薦商人子弟參加鄉評,商人子弟也不得入朝為官,不得入府為吏。
但隨著時間推移,武帝時期,大晉與塞外胡族征戰不休,國庫空虛,便頒下抬籍詔,宣佈各級百姓只要交納一定的錢財便可抬籍,從庶族升為士族,從平民升為庶族,或者從商人升為平民。
詔令一出,滿朝譁然,國子學祭酒、名滿天下的名士嚴翰怒闖朝堂,大罵武帝禍亂綱紀,太學國子監數千學生齊集宮門,群情洶洶,要求斬獻策之人,出身庶族的帝國財政大臣沈信。
面對這樣洶湧的抗議,即便雄才大略的武帝也扛不住,只得退讓一步,罷免了沈信,但卻沒完全廢除此策,而是隻廢除了從庶族向士族的抬籍。
可即便這樣,此策也為武帝聚集了大批戰爭資金,在征服塞外胡族後,武帝晚年又廢除了此策,但此例一開,後繼者自然蜂擁而至,每逢國家財政困難時,皇帝便用此策,由於此策沒有損害士族利益,所以朝中反對聲極小,只有那麼幾個冥頑不靈的人還在反對。
可執行的時間一久,抬籍令便成了慣例,只要有錢,便可以買到士族之下的任何身份,當然花費不虛,所以只有大商人才買得起,現在的大商人都有庶族身份,以柳寒的財力,買個身份輕而易舉。
與秋歌瞭解的情況相對照,端木正判斷柳寒沒有說假話,於是他又進一步詢問西域各國之間的情況,特別是距離涼州最近的山離國的情況,柳寒也儘自己所知毫無保留的一一詳細講述,也虧得他在西域這麼多年,才能瞭解這麼多內情。
端木正越聽心裡越有個奇怪的念頭,這柳寒似乎對西域的情況太瞭解了,甚至有些情況,護羌將軍府根本不知道,即或那些常年行走西域商道的也不知道,可他卻全知道,更重要的是,他還知道發生的原因,西域各國的國王王后,掌權的家族,以及國中家族之間的事,有些事看上去不起眼,可實際上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若不是真的知道他是瀚海商社的主人,他還會以為是內廷那位恐怖的公公佈下的棋子。
“先生以後是留在涼州,還是?”端木正又問道。
“到帝都。”柳寒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西域危機重重,即便還能維持兩三年,之後必然爆發,與其到時玉石俱焚,不如見好就收。這次我帶了一些西域特產回來,我估計在帝都還能賣個好價錢,然後到江南去,買幾畝田,種幾畝桑,娶個女人,再不用這麼辛苦了。”
柳寒露出了嚮往的神情,端木正心裡卻不太相信,以瀚海商社的財力,他現在便可以過上悠閒的生活,那還用千辛萬苦從西域運些貨物上帝都,而且據秋歌所言,這人有武師九品的能力,大名鼎鼎的金狼匪幫的二當家黑虎便死在他手上,這樣的人豈會甘於寂寞,此去帝都恐怕也是別有用意。
端木正也沒點破,正事談完,倆人隨意的聊起來,柳寒不時看看榻上的秋戈,現在秋戈的鼾聲沒那麼大了,端木正看在眼裡,也不解釋,這位二公子雖然不像大公子秋歌那樣威震全軍,但在詩詞歌賦上卻極有天賦,是涼州有名的才子,其所作的《秋江賦》傳遍全天下,傳到帝都,連皇帝看後都讚歎不已,稱其為秋家麒麟子,而大公子秋歌卻從未得此讚揚。
可秋戈的放浪形骸讓秋雲非常不滿,這兩年對他的態度愈加嚴厲,端木正對此很不理解,在他看來,秋雲的兩個公子一文一武,正好合適,其實秋雲還有兩個庶出兒子,這兩個孩子雖然不像兩個哥哥那樣有名,可只有靠近秋家的人才知道,這兩個雖然年齡小,可一樣非常才幹。
三公子秋劍,年不過十一,就已經有了武士修為,四公子秋漠,年不過十歲,卻已經熟記道藏百卷,曲靈書院山長稱為奇才,將來必定光大涼州府學。
秋雲有這樣四個出色的兒子,秋家將來無可擔憂。
喜歡天蒼黃請大家收藏:()天蒼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