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古奧德語裡,並沒有雪精靈這個概念,甚至就連後來的繼承者塔斯塔語對於雪精靈的稱呼也相當模糊。
古奧德語將雪精靈稱之為雪人族,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人就是冬天堆起的雪人變化而成的,後來的塔斯塔語繼承了這個稱呼,但是進行了一些改良。
而其實這些改良主要是地球人推動的,因為根據地球科學家的研究調查,發現雪精靈和南方伊蘭達爾的木精靈很有可能屬於同一類,所以在地球人的語境裡,雪人族直接翻譯成了雪精靈。
後來,隨著兩個世界交流的加深,受地球文化影響頗深的塔斯塔語接納了地球人對於雪精靈的稱呼,甚至規範了其他精靈族的稱呼。
現在的塔斯塔語裡面,精靈這個稱呼的字尾就是英語ef。因為未改良的塔斯塔語並沒有精靈這個概念,比如木精靈就會被稱為木人族,夜精靈則被稱為暗人族。
改良後的塔斯塔語在關於精靈的單詞加上英語ef這個字尾後,木人族就可以翻譯成木精靈,而暗人族就可以翻譯成夜精靈,雪精靈也亦是如此。
而這一切,都源於地球科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考察,最後才能得出這樣的相對正確的結果。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當初地球人和異界人剛剛接觸的時候,彼此對對方都很陌生,所以在文化交流翻譯這方面都顯得過於保守,總是傾向於尋找自己瞭解的概念來解釋另一個世界的東西。
異世界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槍械和科技,異界人不理解這些概念,所以想當然地用自己瞭解的魔法概念來概括這些東西。於是地球的科技被稱為異世界的魔法,而槍械武器也被稱為魔法武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光是異界人,就連地球人也在這方面犯了不少的錯誤。
比如一直被先遣隊吐槽的獸人族和亞獸族,就是地球人對於異世界不夠了解,於是套用地球的觀念,從而得出的錯誤概念。
獸人族在塔斯塔語境裡指的是野蠻人,所以理所當然地應該翻譯成蠻人族或者蠻族才對。而地球人看到獸人族猙獰的長相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地球概念當中的獸人,也就是an,或者orc。
但其實在地球人的觀念裡,對這類生物的理解是,保留野獸特徵的同時,還具備人類特徵的幻想物種。基於這樣錯誤的翻譯,就導致了後來亞獸族的翻譯錯誤。
而根據先遣隊的實地調查得知,亞獸族與獸人族存在生殖隔離,而且二者無論是長相還是體型都截然不同,根本就不是一個人種。所以亞獸族是獸人族亞種這個概念,是完全錯誤的。
之前說過,獸人族在異界大陸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為獸人族幾乎與所有的非人種族存在生殖隔離,而只與人族不存在生殖隔離。所以有地球的科學家提出,異世界的獸人族很有可能來自於另一個星球或者位面。
而亞獸族雖然叫做亞獸族,但是與大陸上大多數種族都不存在生殖隔離,無論是人族還是精靈族,抑或是矮人族都可以結合並誕下後代。
從這個發現也可以看得出來,亞獸族肯定不是獸人族的亞種。應該說,亞獸族才應該被稱為獸人族,而獸人族應該改為蠻人族或者蠻族。
值得慶幸的是,在地球最新的科學期刊上,關於獸人族的翻譯已經變成了barbarian,也就是野蠻人或者蠻族的意思。至於亞獸族,由於這個概念和稱呼已經深入人心,而且本質上也算翻譯準確,所以被繼續沿用了下去。
回到雪精靈身上,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釋。就是根據一些研究調查表明,雪精靈和其混血的分佈可能並不只有雪領這一帶。
有目擊報告表明,即使是位於赤道地區的古邦群島,也曾有雪精靈出沒的痕跡。
按理來說雪精靈的身體機構應該只適用於高緯度高寒地區生存才對,為什麼他們在低緯炎熱地區也能生存呢?這是不是說明,雪精靈的身體存在一套協調機制,當他們到了熱帶地區以後,身體就會開放溫度管控,保證體內溫度不至於過高?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雪精靈這個物種可真是太bug了,既能在高緯嚴寒地區生存,也能在低緯熱帶地區生存,完美符合精靈星球計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