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和商業的賦稅收取,獎勵農耕,賑濟救災,核查人口和土地等由戶部負責。
慶典祭祀,外交,禮樂,文化,各個書院的管理,百姓的教化等等,由禮部負責。
各地的治安,追查盜匪,審案斷獄,由刑部負責。
兵器的監制,鹽鐵的開採,生産,新書的印製,各種農具的製作,由工部負責。
大漢以前十三州,現在在丁偉的提議下,將司隸地區,也就是原先的河南尹改為司州,將長安地區,也就是以前的京兆尹改為雍州。各州的刺史,經過一番商議之後,確定如下:
雍州刺史,由鐘繇擔任,涼州刺史由陳宮擔任,司州刺史,由荀攸擔任。交州刺史和幷州刺史沒有變,仍然是蔣婉和蘇芳。益州刺史,由閻圃擔任。青州刺史,由辛毗擔任。冀州刺史為荀諶,兗州刺史蒯越,豫州刺史為許攸,徐州刺史為馬良,幽州刺史為許靖,揚州刺史陳登,荊州刺史為費禕,各州的刺史掌管政務和錢糧,軍務由各州校尉負責,真正實行軍政分開。
王平為幽州校尉,郭淮為青州校尉,吳班為荊州校尉,吳懿為益州校尉,王淩為幷州校尉,鄧當為兗州校尉,孫禮為豫州校尉,曹性為司州校尉,孟達為幽州校尉,馬岱為涼州校尉,馬超司州校尉,霍峻為徐州校尉,寇封為揚州校尉,張任為冀州校尉。
各地的太守,縣令,縣尉等官職由吏部統一任命。
這些官職確定之後,便是封侯拜將了。
太史慈為大將軍,趙雲為驃騎大將軍,黃忠為鎮國大將軍。在這三個大將軍之下,丁偉又封出了五位一品元帥,東帥為徐盛,西帥為呂蒙,南帥為陸遜,北帥為魏延,中帥為鄧艾。
五帥之下,便是四鎮將軍。
關羽為鎮東將軍,張飛為鎮北將軍,徐晃為鎮西將軍,張遼為鎮南將軍。
然後是四徵將軍,麴義為徵東將軍,張郃為徵北將軍,陳到為徵南將軍,臧霸為珍惜將軍。
接下來四平將軍,張繡為平東將軍,龐德為平西將軍,郝昭為平南將軍,張濟為平北將軍。
然後是四安將軍,于禁為安東將軍,胡軫為安西將軍,嚴顏為安南將軍,田豫為安北將軍。
甘寧為海軍統領,文聘為副統領,魯肅為軍師,姜維為海軍參軍校尉,蘇飛,丁奉,董襲,李嚴等為海軍將領。
經過改制,各位功臣的爵位,分別為一品侯,二品侯,三品侯及關內侯。
一品侯的封地為一郡,不過大多數都在幽州,涼州,交州,幷州等比較偏遠的地方,中原肥沃的土地,丁偉不打算將這些分出去。二品侯封地為一縣,相當於以前的縣侯,三品侯封地為一鎮,相當於以前的亭侯和鄉侯。關內侯與以前一樣,沒有封地,只有爵位。
如果具有爵位的這些官員,以後又立了大功,則可以封為上一級侯,爵位世襲,三代之後若無功績,則降一品級。
一品侯只有三位,分別是趙雲,太史慈和賈詡。關羽,張飛,黃忠,徐晃,陳到,陸遜,呂蒙,徐勝,魏延,鄧艾,張遼,郭嘉,荀攸,沮授,龐統,徐庶,陳宮等人封為二品侯。三品侯非常多,各地的刺史,一部分校尉,六部的侍郎,以及麴義,臧霸,龐德,張郃等等這些大將,都是三品侯。關內侯則是在此次大戰中,立過一些功的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