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丁奉和淩統,率領五千兵馬,很快便到了郭淮和孫禮列陣的地方。
江東兵有五千兵馬,而漢軍只有三千,人數佔著絕對優勢。而且淩統和丁奉,雖然年齡不太大,可是也算久經沙場的大將了,郭淮孫禮才是第一次上戰場。所以,淩統根本就沒有將對面的漢軍放在眼裡,準備馬上沖殺過去。
“公績,郭淮孫禮雖然初臨戰場,但是他們絕不是有勇無謀的匹夫,你看,他們的陣型佈置地很有章法,如果這樣沖過去,我軍損失也會很大。”丁奉攔住了準備沖陣的丁奉。
淩統這才他細地看了看對面,只見三千兵馬列成了一個“山”字陣型,兩旁是弓弩手和刀盾兵,中間的長槍兵稍稍靠前一點,兩員小將一前一後,跨馬握槍,臉上表情冷漠而嚴肅,果然不是烏合之眾。
“承淵,你坐鎮軍中,讓我前去陣前挑戰,挫一挫他們的銳氣。”淩統說。
“好,我為你觀敵瞭陣!”
淩統一打馬來到陣前,大聲喝道,“我乃江東大將淩統,誰敢與我一戰!”
淩統的話剛說完,郭淮便催馬上來,“太原郭淮,特來領教!”
郭淮上來之後,率先出招,大槍一抖,直刺淩統心窩。
淩統根本就沒將郭淮放在眼裡,橫槍一架,然後反手一槍直奔郭淮肋下。
兩人在陣前,一轉眼,就是七八個回合,不分勝負。此時的淩統,已經沒有了輕視之心,他發現郭淮的武藝非常了得,幾乎與他不分上下,因此也興奮起來。
在後面觀戰的丁奉,心中震驚不已。淩統的武藝,在江東將領中,可是排到前幾位的,除了少將軍孫策和周泰,恐怕就屬他了。但是這個郭淮,竟然與淩統不相上下,現在看起來淩統佔據著優勢,但是丁奉明白,那是因為郭淮是初臨戰陣,心中有些緊張而已。“這洛陽王麾下的將領,怎麼個個都是如此厲害呀!”丁奉心中暗想。
而漢軍這邊,孫禮可沒有丁奉想得那麼多,他是既興奮,又有些緊張,畢竟淩統是江東的大將,時間久了郭淮恐怕不敵呀!所以他還隨時準備著,如果江東軍沖陣,他要指揮兵士邊打邊撤,減少傷亡。
兩人戰了三十幾個回合之後,郭淮到底是因為經驗不足,呈現出了敗勢,又勉強支援了三個回合,然後虛晃一槍,利用二馬相錯之機,退回陣中。
淩統剛追了幾步,便被亂箭射回。
“刀盾兵在前,弓弩手在後,徐徐壓上!”丁奉在剛才淩統和郭淮鬥將時,便已經想到了攻擊的方法。此處地形開闊,有利於大軍展開,所以兵力的優勢很容易發揮出來。雙方都是步兵,這樣慢慢地壓上去,若是敵軍被迫退走,那他的目的便已達到,若是敵軍不退,便可將他們全部殲滅,那時即使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放箭!”看著越來越近的江東兵,孫禮握槍的手有些微汗,他大喝一聲。
密集的箭矢射了過去,但是江東兵的盾牌手早有準備,馬上舉起了盾牌,擋住了大多數飛來的羽箭。同時,江東兵的弓弩手也開始還擊,大軍在繼續逼近。
“撤!”孫禮大喊一聲。
漢軍兵士立刻後隊變前隊,慢慢向回撤。丁奉和淩統本想趁機追殺,可是卻發現對方陣型不亂,而且擔心漢軍有伏兵,於是只是繼續跟在了後面。
廬江水幾乎要幹涸了,郭淮和孫禮一直撤到了江對岸,這時賈逹帶領著三千兵馬在江邊接應,兩軍兵合一處,在江邊列好了陣勢,準備迎擊江東兵。
丁奉和淩統率軍來到江邊之後,看了看對面的防守陣式,知道僅憑他們的五千兵馬是無法攻破對岸漢軍軍陣的,而這時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於是一邊安營紮寨,一邊派快馬將這裡的情況飛報於主帥孫策。
孫策此次出兵,按照周瑜的建議,速度並不快。丁奉和淩統率領五千先鋒軍出發之後兩三個時辰,大軍才離開了合肥城,而僅僅開拔了五十多裡,便安營紮寨。這樣的速度,是不想給廬江造成大軍壓境之勢。
因為周瑜算的很清楚,如果他將廬江的陸遜逼得太緊,那麼陸遜必然會向定風津的陳宮求援,成功若是率大軍來到廬江,他再要攻克,將會非常困難。
與此相反,定風津沒有了陳宮,那麼夏侯淵必然會很快將那裡佔領,到那個時候,即使擊敗了陳遜和陳宮,廬江也有可能成為夏侯淵的,等於自己白忙活了一場,卻給他人做了嫁衣,這樣的事情周瑜怎麼會做呢?
晚上剛剛安好了營寨,便收到了丁奉和淩統的戰報。
“伯符兄,承淵和公績的速度還真快,已經到了廬江邊上,陸遜防守嚴密,在江邊駐守著六千兵馬,他們暫時在江邊安營紮寨,等候大軍。”周瑜一邊說,一邊將丁奉的戰報遞給了孫策,“不過據承淵講,郭淮孫禮的確智勇雙全,他們率軍在距離江邊十裡之處列陣,想要攔住我先鋒大軍,只不過因為經驗不足,被承淵和公績迫退。”
“洛陽王識人之名果然厲害,看來我們不會像想像的那樣容易。”孫策經過上次一戰之後,心中的傲氣收斂了很多。不過他雖然嘴上這樣說,心裡其實並沒有把廬江的那些漢軍放在眼裡。在他看來,這些漢軍將領只不過能給他製造一些麻煩而已。
“希望夏侯淵能夠將定風津的陳宮牢牢吸引住!”周瑜心中所擔心的並不是廬江,而是定風津的陳宮。
第二天,孫策便接到了斥候的稟報,壽春的夏侯淵已經率軍到了定風津,兩軍正在對峙。孫策非常高興,如此一來,陳宮便不可能再來廬江了,以夏侯淵和于禁之能,關平黃敘等人是守不住定風津的。
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孫策非常高興,馬上下令,拔營起寨,兵發廬江。
幾個時辰之後,大軍浩浩蕩蕩便來到了廬江邊上,丁奉和淩統將孫策,周瑜等人迎進了軍帳之中,詳細彙報了廬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