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漢獻帝初平元年,比歷史上的同期來得早,但其混亂程度,比歷史上更甚,終於在一場大雪之後,一切都平靜下來。這次平靜,足足有半年之久,直到第二年五月,眾諸侯才有了動作。
歷史上,董卓西遷之後,眾諸侯便開始了自相攻伐,但是丁偉卻意外的發現,這種事情竟然沒有發生。
袁術,孫堅,劉表之間去年的那場大戰,彷彿也被大雪掩蓋了,沒有在眾諸侯之間掀起任何波瀾,而劉表得到玉璽的事,也沒有人再議論。
當然,劉表上書漢獻帝,讓揚州牧劉繇討伐袁術和孫堅的事,自然也沒有任何結果。
丁偉暗自感嘆,歷史又一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先知先覺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小。
可能是由於鎮北軍兵強馬壯的影響,五月天氣暖和之後,眾諸侯都開始進行同一件事,那就是剿滅各自境內的黃巾殘匪。
在任何時候,亂世之中,誰有兵誰說了算。黃巾軍雖然剿滅了,但各地的殘匪,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
這些人全是烏合之眾,很容易剿滅。現在的各路諸侯,可不像剛開始時,對於黃巾軍,就是一個斬盡殺絕。
去年丁偉剿滅白波谷的劉石,左校部,獲得五千精兵,十萬百姓。丁偉將這些百姓全部遷到幷州和幽州的北部,給他們分了土地,種上了糧食,今年眼看又是一個大豐收,這讓眾諸侯佩服不已的同時,都紛紛效仿。
兵要靠糧食供養,而糧食只能依靠百姓種植,黃巾之亂,讓大漢的百姓減少了六成之多,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到了人的重要性。
黃巾殘軍的將領,都是一些農民,打起仗來毫無章法,僅一年時間,各州的黃巾殘匪,基本都被剿滅,大漢又趨於平穩。
於是,遠在長安的獻帝,又開始大封各地諸候,把南方的封到北方,把北方的封到南方,這顯然又是李儒之計。
只可惜這些詔書,大多沒有傳到各地諸侯手裡,傳到的那些詔書,也被諸侯藏了起來。沒有強大的實力,就不要去垂涎別人的地盤,還是好好想想怎麼守住自己的這塊地,這樣淺顯的道理,人人都懂。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有兩股黃巾殘匪實力雄厚,他們阻斷了南北東西的一些通道,致使詔書不能送達。
第一是位於汝南臥牛山的一夥,為首有四人,劉闢,龔都,楊奉,裴元紹。此四人不但勇武,而且有些智謀。
他們的麾下,有十萬之眾,可戰的精兵近兩萬,臥牛山,易守難攻,又屯積了大量的糧草,附近的十幾個縣都被他們佔領。
豫州牧孔伷,開始並未將臥牛山放在眼裡,雖然臥牛山號稱十萬雄兵,但是孔伷知道,黃巾兵大多都是挾裹的百姓,毫無戰力。
可是古城一戰,孔伷中了楊奉和裴元紹之計,被殺得大敗,兩萬大軍死傷過半,孔伷灰頭土臉的退回了譙郡。
豫州乃中原腹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可謂膏腴之地。兗州的劉岱,冀州的韓馥,都願出兵幫助孔伷,但是孔伷心裡明白,這些人都未安好心,若是讓他們來了,恐怕比黃巾更難打發。
曹操討伐董卓兵敗回來之後,一直在譙縣招兵買馬,得到了河東衛家的資助,招募了五千精兵。
孔伷覺得曹操是個忠臣,又有帶兵經驗,於是封曹操為譙郡太守,操練兵士,準備來年再攻打臥牛山。
除了臥牛山的黃巾殘軍外,其餘的黃巾軍或者被剿滅,或者開始戰略轉移,目標是位於幷州,冀州和司隸交界的黑山。
黑山是太行山脈的一部分,山高,路險,溝深,裡面又有八大險關,稱為太行八陘,個個都易守難攻。
黑山的黃巾首領叫張燕,他原姓褚,名飛燕,是幷州黃巾渠帥,黃巾起義失敗後,張燕帶著殘兵進了太行山。
後來,從廣宗突圍而出的黃巾聖女張寧,帶著三千殘兵,歷盡千險進了太行山,與張燕會合。
中平二年之後,漢靈帝大赦天下,由於張角張梁張寶都死了,張角沒有兒子,所以也沒有人想起還有一個黃巾聖女張寧,這讓他們得到了喘息的時間,逐漸發展了一萬軍隊,收擾了三四萬百姓,在太行山中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