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南陽的張曼成被剿滅之後,在丁偉的命令下,臥牛山的劉闢和龔都也不再打黃巾的旗幟,而銷聲匿跡。
到八月中旬,荊州和豫州的黃巾宣告剿滅。王允因功被封長社縣侯,食千邑,回京城仍任司徒之職,繼續位列三公。
黃琬任豫州刺史,袁術任南陽太守,秦頡任襄陽太守,孫堅任長沙太守,徐璆繼續任荊州刺史。
朱儁封鎮南將軍山陽亭候食邑三百,班師回朝。丁偉加封高亭侯,食邑三百,率鎮北軍,北上兗州,剿滅黃巾殘匪彭脫部。
九月中旬,兗州刺史劉岱,典軍校尉曹操,鎮北將軍丁偉三面合圍,將彭脫的五萬大軍圍殲在陳留一帶,兗州黃巾宣告全部被剿滅。
朝廷下旨,劉岱繼續任兗州刺史,剿滅東郡一帶的殘匪,丁偉和曹操繼續北上,對冀州的張角部作最後的圍剿。
十月,丁偉和曹操到達冀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廣宗周圍還在黃巾軍手中的幾個縣城經縣、南宮、鉅鹿、平鄉等全部攻克。十一月,張飛率三千兵馬攻克界橋,廣宗的張角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攻克廣宗的戰役終於要打響了。
廣宗城外,這一次有大軍七八萬人。
統兵的大帥分別有冀州刺史劉焉,東中郎將董卓,左中郎將皇甫嵩,鎮北將軍丁偉和典軍校尉曹操。
西園八校本來是歸左右中郎將節制,但真正出兵的時候,皇甫嵩只帶著袁紹和淳于瓊的兩校,曹操是後來派過來的,因此他的三千兵士,曹操有獨立指揮的權力。
而戰將更多了,可謂彙集了這一時期的大多數名將。
劉焉手下有張任、吳班、吳懿、泠苞、鄧賢、劉璝等,董卓麾下有董越、胡軫、段煨、李傕、郭汜、牛輔、張濟、張繡、徐榮、劉備、典韋、許褚等,皇甫嵩麾下有淳于瓊、朱靈、顏良、文醜等,曹操麾下有曹仁、夏侯惇,丁偉麾下有周倉、黃忠和陳到,張飛此時駐守在界橋。
如此的陣式,要攻破廣宗這樣的一座城池,雖說不上易如反掌,但也沒有什麼難度。
如此多的統帥在一起,如此多的將領在一起,雖然是好事,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這攻城,都是各自為戰。
丁偉提出,必須推選一個統一的大帥,指揮眾軍,方可攻破城池。
可就在這個時候,城裡偉來訊息,大賢良師張角病死。
這一下眾人認為,攻破廣宗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眾人各選一座城門,開始攻城。說穿了,就是每個人都不願意放棄手中的兵權,都不想將自己的軍隊交給別人指揮。
皇甫嵩攻東門,董卓攻南門,劉焉攻西門,曹操攻北門,把最先提議的丁偉倒給晾在那裡。因為人人現在都明白,張角一死,城裡黃巾必然人心惶惶,破城只在旦夕之間。剿滅黃巾最大的功勞,可是擒殺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呀!現在張角已死,誰不想擊殺張寶和張梁呀!
丁偉表面表現出有些氣憤,其實心裡在偷樂。歷史上在張角死後,攻克廣宗花費了很長時間和很大代價。強攻了半個月都沒有效果,後來是曲陽太守郭典出主意,先是圍困,等到城中黃巾疲倦之時再突然襲擊,才攻破的。
果然,張寶和張梁守城很有一套,加上城中黃巾已無退路,各個拼死作戰。連續十幾天的強攻都沒有效果。勉強有兵士爬上城頭,但都被黃巾軍一一殺死,各城門損失幾千人。劉備三兄弟和曹操的兵士幾乎死傷殆盡,夏侯惇、曹仁、典韋、許褚等將也都受了些箭傷。
無可奈何之下,皇甫嵩召集眾人在帥帳中共議破城之策。
現在各個領兵統帥的情況還真是複雜,劉焉是翼州刺史,按理說他應該是職位最高的,是從三品。不過皇甫嵩雖然只是一個左中郎將,但是皇上有令,他負責北方戰事,當然不會聽劉焉的。而北中郎將盧植當初兵發翼州,牽制張角,名義上受劉焉節制。但是,董卓接替盧植之後,如何肯聽劉焉的呀!丁偉是鎮北將軍,高亭候,那可是名正言順的從四品,在這裡誰能指揮他呀!
曹操只是一個典軍校尉,西園八校只是從七品,在這裡人人可以指揮,但是他現在幾乎沒兵了,誰也不願意指揮他。
議事大廳的正位上,坐著皇甫嵩、劉焉、董卓和丁偉,曹操很自覺的坐在了下面。幾十員戰將都在裡面,不過沒人說話,氣氛顯得有些尷尬。
“諸位將軍,今日之事,首在破賊,既然我們能夠兵合一處,將坐一堂,那就應該同心協力,出謀劃策,早日攻破廣宗,將張寶,張梁削首,平息叛亂,以報陛下之恩!”皇甫嵩看沒有人說話,他率先站了起來,“上次鎮北將軍之言有理,都怪老夫未能採納,還望鎮北將軍莫要計較,再獻良策。”
丁偉本來也不準備再多說話了,因為賈詡送來訊息,洛陽城已經打點好了,前段時間鎮北軍鋒芒太盛,已經引起了朝中一些官員的嫉妒,現在他要收斂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