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公元184年,歷史上常稱為中平元年,其實應該叫光和七年,中平的年號,是漢靈帝在十二月剿滅黃巾之後突發奇想改的。這一年的第一件引起天下人注意的事是,大漢的青年才俊,現如今炙手可熱的鎮北將軍丁偉大婚的訊息,此事從洛陽傳出之後,迅速傳遍了司隸,豫州,青州,幽州,幷州等地。
而如今最高興的,莫過於丁原和他的夫人王氏。
丁家本來人丁稀少,甚至有人傳言,有一位道士給丁原算過命,說他可能無後。
雖然丁原從未提過此事,可是早年兩位夫人的早逝,讓他在心底也蒙上了陰影,但還好,王氏為他生了兒子丁偉。
現在丁偉要娶親,而且要同時娶兩位,這對丁原夫婦來說,是天大的好事,王氏已經在想著抱孫兒的事了。
而丁原還有更高興的,那就是他的親家。
盡管有人到現在還稱他是一介武夫,可是北海蘇家,書香門第,與他結親,是一喜事。更重要的是,蔡邕的女兒蔡琰,也要成為自己的兒媳婦,那可是大漢有名的才女呀!蔡邕的名氣就更不用說了,這回看誰還敢看輕他丁原!誰還敢說他是一介武夫!
“還是為夫當初英明吧,送承恩去北海,這一步是走對了!”現在,他可以經常沾沾自喜的對夫人說這句話。
“夫君英明!”王氏也很樂於如此回答,因為他現在的確感覺丁原當初的決定是很有遠見性的,盡管中間出現了一些危險,但這一切都過去了,剩下的便全是幸福。
婚期將近,丁偉也是越來越忙。當然,他並不是忙著準備婚禮,而是整天迎接那些遠道而來道賀的人。
來的最早的是幽州刺史郭勳,丁偉的戰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幫助了郭勳,讓他從廣陽太守,一躍成為幽州刺史。
朝堂之上,當大多數大臣都否決丁偉為幽州刺史之後,突然發現,這個位置成了肥缺,只要有丁偉,趙雲,太史慈在北邊三郡,代郡,上谷,漁陽守著,幽州就安然無恙,幽州刺史就可以穩穩地坐在那裡,當一個土皇帝。
一時之間,大將軍何進,太尉楊彪,太傅袁槐,司空袁逢,司徒王允,中常侍張讓等人都想將這個位置爭過來,誰也不退讓,最後竟然便宜了郭勳。
由於漁陽太守之位給了趙雲,原先的漁陽太守劉正不可能閑著,正好做了廣陽太守。幽州的治所薊縣在廣陽郡,因此從漁陽太守,變為廣陽太守,表面看起來是平級,實地上是高升了。
這位劉正也是官場老手,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馬上將自己的錢財集中起來,派人到洛陽為自己的女婿公孫瓚買了一個右北平太守之位。
丁偉大婚,郭勳當然要來了,而且備了厚禮,算是對丁偉的感謝,同來的還有公孫瓚和劉正。
剛剛安頓好了幽州的官員,冀州刺史劉焉就來了,對於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漢室宗親,丁偉還是有興趣的,當然要見識一番。
劉焉是魯恭王之後裔,漢章帝元和年間,魯恭王一支被封在竟陵。劉焉年輕時在州郡任職,因為是漢室宗親,被授予郎中一職,後因他的老師祝恬去世,劉焉因感念老師的教導之恩為其守孝而辭官。三年守孝期滿後,就在陽城山講學。不久以後,被推舉為賢良方正,在司徒府做客卿。
第二年被推舉為洛陽令,從此開始了真正的官場仕途。
黃巾起義時為冀州刺史,剿滅黃巾的過程中立有戰功,之後做了宗正、太常等官,成為朝中重臣。
後來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因此他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
劉焉能說這些話,足以看出他對大漢的忠心,當然有人認為,他這麼說,當時只是為了贏得好名聲而已,因為他又馬上向漢靈帝建議恢複州牧制,他本人自請充任交州牧。 有人認為,這才是大漢真正禍亂的開端。
州牧一職,簡單地說,就是軍權和政權的合一,它淩駕於各縣令郡守甚至刺史之上,從此之後,各地州牧開始可以自行掌控一方的財政賦稅乃至招兵買馬等各項事務,這就是諸侯割據的前提。
其實,即使不實行州牧制,黃巾之亂以後,朝廷也已經指揮不動地方了。
當時 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事聚斂錢財,貪婪成風。本來想去交州避禍的劉焉因為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馬上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於是靈帝封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郤儉,整飭吏治。
但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沒有辦法,劉焉只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郤儉已被黃巾賊馬相等人殺死,馬相在益州稱帝。可是剛稱帝幾日的馬相就被益州從事賈龍擊敗。
於是賈龍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 ,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政策,此時,他的心裡想什麼,天下人都明白了。
可是劉焉雖有野心,但晚節不保。五鬥米教首領張魯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加上懂得神鬼邪說,和劉焉家有往來,一來二去,劉焉就與她有了私情,在她的耳邊風吹之下,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一起前往漢中,攻打漢中太守蘇固。
張魯在漢中得勢後,卻殺死張修,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劉張兩家由此結怨。劉焉則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大漢朝廷的聯絡。他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天下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在司徒趙謙的遊說下起兵反對劉焉,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於是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