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幽州路途遙遠,且烽火遍地,各位中常侍難忍路途巔簸,黃門侍郎荀攸可去宣旨。”楊彪連傳旨人都想好了。
那些中常侍或小太監,只要給錢,什麼話都會說,黃門侍郎荀攸,博學多才,為人正值,只有他去,才能搞清楚薊縣大捷的內幕。
可是,時間不長,荀攸回來後,又帶來了讓眾人更加難以置信的訊息,上谷大捷,丁偉火燒鮮卑連營,大敗鮮卑王和連,斬敵四萬餘人,鮮卑軍全部退出幽州。
這一下,眾臣無言了,荀攸的彙報和後到的丁偉的捷報沒有任何不同,也無人再敢懷疑,盡管他們心裡還是不信。
而最讓皇上高興的還是第三封捷報,丁偉三千兵士,深入鮮卑境內一千二百餘裡,於彈汗山下,斬敵一萬五千,救回十萬百姓!
當這封戰報出現在朝堂之上時,整個崇德殿先是一片嘩然,隨後雅雀無聲。
“眾卿可有何話說?”漢靈帝望了望下面一個個目瞪口呆的眾大臣,心裡充滿了無限滿足感,“大將軍,太尉,太傅,迋尉,你們四人下去之後擬一份關於對丁偉如何封賞的奏章,五日後朝議,退朝!”
漢靈帝第一個離開崇德殿,迫不及待的沖向後宮。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接一個的好訊息,讓漢靈帝最近精神大振,在後宮大發龍威,幾乎日夜耕種,不要說那些妃子美人了,連一些宮女都受到了恩澤和寵幸。
五天的時間很快過去,這天,漢靈帝正在長秋宮,剛剛征伐完一個妃子,餘興還未消,張讓在門外稟報。
“陛下……”
“讓父有何事呀?”一般在這個時候,無論誰打擾了皇上的雅興,那都是非常危險的,可是張讓卻可以,一是因為皇上對他非常寵信,只要看見他就不生氣,二是他的時機拿捏得非常好,知道在這個空檔,靈帝要稍稍休息一下,可以進言。
“陛下,今天該上朝商議丁偉的事了。”
“哦……”皇上這才想起來還有這事,“你不說朕還差點忘了,那就上朝吧。”
漢靈帝在眾宮女的服伺下穿好了龍袍,乘坐上龍輦,慢條斯理地朝崇德殿走去。
“皇上,還有一個好訊息。”
“什麼好訊息呀?”靈帝一聽又有好訊息,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鮮卑王和連遣使來請降。”
“什麼?鮮卑來請降?”靈帝沒想到竟然是這個訊息,不止是高興,竟然有些震驚了。
雖然漢靈帝不理朝政,既不關心內部,也不關心邊患,但鮮卑卻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如哽在喉。
延熹九年,鮮卑檀石槐率兵犯邊,朝中震驚,後派張奐領兵北上,大敗鮮卑。但靈帝剛登基不久,不想打仗,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遣使求和。
他親自封檀石槐為鮮卑大王,並使出大漢對待北方草原的傳統辦法——和親,要將一位公主嫁與檀石槐。
可是沒想到,檀石槐竟然一口回絕,並楊言,虎狼豈可與雞犬同屋,他的鐵騎將橫掃幷州,踏破北邙,飲馬黃河,兵臨洛陽,讓漢靈帝來降。
這等於甩了漢靈帝一記響亮的耳光,是赤裸裸的羞辱。
盡管後來張奐將檀石槐再次擊敗,但漢靈帝一想起這件事,心中就會怒火中燒。張奐後來被奪了兵權,封了個典農從事,就是因為他時不時地要提一下這件事,才犯了漢靈帝的逆鱗被貶。
“檀石槐啊檀石槐,你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你兒子現在要跪在我腳下,俯首稱臣了,看來你是不能踏破北邙,飲馬黃河了,哈……”漢靈帝心裡想著想著,竟然笑了出來。
來到崇德殿時,眾大臣己經到了,正在殿中議論,漢靈帝一進來,眾人都安靜下來。
“叩見陛下!”眾人齊跪倒,這個時候還不說“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樣的話。
“眾卿平身。”
“陛下,鮮卑和連派使臣慕容弼來請降,己在殿外。”光祿大夫種拂啟奏。
“知道了,讓他等著吧!”
“啊?”
漢靈帝此話一出,眾人都一陣納悶,這麼大的事,怎麼能讓等著呢。
“陛下,此乃國之大事,怎麼……”王允趕緊出班進諫,可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朕己說了,讓他等著,不明白嗎?”漢靈帝的臉色可就沉下來了,厲聲說道,“王司徒,先議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