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這位壯士可是河東徐晃徐公明?”丁偉的一句話,讓太史慈和趙雲吃了一驚,更是讓那位壯士瞪大了雙眼,滿臉不可思異的表情。
“草民正是徐晃,不知……不知將軍如何知道草民的名字?”好半天,徐晃才結結巴巴地問道。
“是就對了!”丁偉心想,“我怎麼能不知道呀!別的不說,就那對大斧,三國中可沒有第二個人使用呀!看來曹操的五子良將是湊不齊了。”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在曹操軍中歷任裨將軍、偏將軍、橫野將軍、平寇將軍。曹丕稱帝登基後官拜右將軍,封逯鄉侯,後進封楊侯。
徐晃原為楊奉的手下,漢獻帝在董承、韓暹、楊彪、楊奉等人的協助下,逃離了長安李傕、郭汜二人的魔爪,回到了洛陽,楊奉被拜為車騎將軍,駐兵大梁。可是後來,韓暹和董承之間爭鬥日益加劇,楊奉又漸漸地失去了韓暹的信任,於是徐晃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聽從徐晃的建議。不久後,曹操保護著漢獻帝要遷都許昌的時候,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又改變了主意,跟韓暹一起出兵去劫駕,結果被曹軍殺得大敗,徐晃就在那個時候看到楊奉遇事優柔寡斷,且又反複無常,因此投奔了曹操。曹操當時李典、樂進、夏侯惇等能領兵的將領都不在身邊,果斷地分兵給徐晃,徐晃感動異常,隨即攻下原武,曹操非常高興,馬上拜徐晃為裨將軍;從此後凡遇大戰,曹操總會想到徐晃,戰呂布,降趙庶,殺眭固,一時之間名聲大振。
官渡之戰前夕, 徐晃隨曹操先擊敗了徐州的劉備,後又擊敗顏良,攻克白馬,進至延津,在此擊殺文醜,被拜為偏將軍。人們都說關羽斬顏良,誅文醜,其實,文醜是徐晃設計殺的。官渡之戰後,曹操又派徐晃和史渙帶著幾千騎兵共同攻打韓猛,韓猛當時有兩萬軍馬,又依堅城固守,騎兵根本無法攻克。徐晃兵出奇招,千裡奔襲,在故市截燒袁軍大量的糧草輜重,迫使韓猛不得不退兵。此戰之後,郭嘉稱其有“周亞夫之風”,徐晃因為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
隨後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哪裡有危險,哪裡有惡戰,哪裡就有徐晃。特別是樊城之戰,關羽當時幾戰下來,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刀斬龐德,威震會華夏,讓曹軍人人膽寒。如何解樊城之圍,誰能解樊城之圍,曹軍之中,人人都知道,這樣的惡戰,只有徐晃。徐晃受命於危難之中,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擊敗關羽,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贊揚,同時也讓眾將人人信服。曹丕即位稱帝後,官拜右將軍,封逯鄉侯,後進封楊侯。擊敗劉封於上庸後,駐守陽平關,改封陽平侯,假節鉞,食邑三千,他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曾說過:“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這樣的名將,現在出現在丁偉的面前,他怎能不激動呀!
“徐公明,別人從軍,都是從小兵做起,你為何一來就要做百夫長?”
徐晃自從來到丁偉面前後,表面上一直很冷靜,但是他心裡還是有一些緊張,畢竟是一個平民在面對一個名震整個幽州的將軍,更何況,丁偉一來就叫出了他的名,他的字,還有他的家鄉,讓他在激動的同時,又是倍感丁偉的神秘。
“是將軍您教我這樣做的。”徐晃說這話的時候,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哦,是嗎?”丁偉感覺到了徐晃的緊張,幫而輕輕一笑,“那公明你倒是說說,我如何教的你?”
看到丁偉的笑容,又聽到丁偉直接叫他“公明”,徐晃很感動,也比剛才輕鬆了許多,他朗聲說道,“烽火照邊城,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將軍的這首《從軍行》,讀來讓我感覺熱血沸騰,故此前來投靠將軍,願做將軍麾下一百夫長,為將軍馳騁沙場。”
“好!有志氣!”丁偉非常滿意,“公明如此身手,能與子義大戰百回合而不敗,豈可是一個百夫長之位,我現在就封你為千夫長,在趙司馬的麾下!”
徐晃一聽,一下子愣住了,他覺得自己來要個百夫長,已經是最高了,畢竟大多數人要從小兵、伍長、什長做起,可是萬萬也沒有想到,卻一下子成了千夫長。
“公明,還不謝恩!”趙雲也非常喜歡這個徐公明,不但武功好,心智也很穩,一看徐晃愣住了,就提醒他。
“徐晃多謝將軍……主公大恩,日後定為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今日得徐晃,乃一喜事,子龍,晚上在我府中赴宴!”
“是,主公!”
“主公,我還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講……”太史慈突然對丁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