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滿足慾望之後是會得到快樂。可是長此以往呢?貪圖享樂,縱容慾望,盡情發洩,當這種慾望得到滿足時,人們得到的又是什麼?是爽快,是滿足,但這爽快和滿足,卻猶如烙印一般,深深印在腦海中,讓人們迷戀。於是,快樂延續,慾望滋長,當這種刺激已經不夠滿足人們的胃口,就要探尋更深的慾望,獲得更多的快感。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就這樣完了嗎?沒有,總有一天,慾望膨脹得太大,而人們又無法填平這溝壑,那麼,人們便已經落入了陷阱之中。此時,更小的慾望無法帶來足夠的快感,更大的卻無法得到,心裡面就像有一頭饑渴的狼在噬咬著,人們品嘗到的,是痛不欲生,是欲罷不能。這種快樂看似十分痛快,卻只是一時的。當人們真正靜下來時,那種迷茫,那種空虛,便如同一張巨嘴吞噬了所有。
長年徵戰計程車兵為何會厭戰,他們不是剛開始很享受鮮血迸出的暢快嗎?兇殘惡毒的強盜為何到頭來想過平靜的生活,他們不是渴望打家劫舍嗎?原因都在於此。人們可以騙的其他人說自己很快樂,但終究騙不了自己。只是可惜的是,大都生活中的人們,不是還沒走到慾望過大的地步就已然去世,就是用無盡的忙碌來麻痺自己,不讓自己有思考的時間。真正體味到個中滋味的,倒是少之又少。
那麼,不這樣,又能怎麼辦?難道要去做那好人,抑制自己的慾望,處處為他人著想?
可是,好人真的那麼難做嗎?當有些人終於低頭看向腳下,當初那個被棄之一邊的高尚品行時,發現它盡管被忽視了很久,但仍發出金子般奪目的光彩。這便是另一種快樂,也就是高尚品行帶來的快樂。可是此刻要這些人放棄享樂,又和砍斷手腳有什麼區別呢?
琴水絲苦笑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實不然,只是不適應罷了。
世上有些東西往往就是這樣,表面上好的可能是壞的,表面上壞的又可能不壞。而高尚的品行就屬於後一種。這些品行高尚的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將慾望控制在許可的範圍內。此刻,他們已經不是慾望的奴隸,而是成為它的駕馭者。而他們快樂的主要來源,也不再是金錢、權力等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因此他們關於幸福的標準隨之降低,無論事情往哪方面發展他們都能接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們與自然相處,於是每一處景色都可能勾起他們的快樂;他們與人相處,於是每一個真善美的事跡都可能引起幸福之泉的噴湧;他們與自己相處,於是每一件美好的回憶便如滿地落葉,俯拾即是,給他們留下感動的痕跡。
而且,退一步說,這些品行高尚的人就真的超凡脫俗了嗎?不是,他們見到美女也喜歡,碰到傷心事也哭,該憤怒時憤怒,該高興時高興。上帝賜給他一張臉,他就不會再在上面做過多的裝飾。因此,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也都能成為這樣一個人嗎?之於光明一樣,它也是人們生活的一種需要,也很容易獲得,同樣,它也少有諱飾。
此刻,琴水絲再看一眼那太極圖中包含著一點黑暗的白色,越發感覺到道家思想的偉大。
可是,懂得,真的意味著放下嗎?
她看向劍心,似乎有點不願承認那個真誠美好的世界僅僅是個泡沫。自己做的這些,真的能喚起所有人內心的希望嗎?
可是,又能怎樣?
琴水絲苦笑著,自己願意,還問什麼值不值。
就在此刻,禁洞外出現一個天聖派弟子的身影。“琴姑娘,有一位故人想見你。”
琴水絲緩緩站起身來,對著劍心一個萬福。“多謝前輩指點。”
劍心微微搖頭,慢慢說道:“要謝,就謝暗曦吧。”
“那晚輩告辭了。”琴水絲蓮足微動,也不見如何施法,腳下竟憑空出現一道金光搭成的橋。她向前走了幾步,似是想起了什麼,又回過頭欠身問道:“請恕晚輩多嘴。敢問前輩不是可以得道歸去嗎,為何還留在這裡呢?”
劍心慢慢閉上眼睛,口中緩緩吐出兩個字來:“不願。”
“不願。”琴水絲斟酌了片刻,才又向禁洞外走去,只是眼中,似是多了一絲明悟。
禁洞內,劍心再次睜開眼睛,深深嘆了口氣。“天聖有此一劫,也是冥冥註定,也不知是福是禍。”
他又慢慢合上眼,一動不動,再次與天地融為一體,只是眉宇間,彷彿多了一絲期盼。
講道理的一章,放在晚上更新,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