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以後,李密經歷了一段人生中最走背字運的時段。
投奔了好幾個天下英雄聚眾造反的賊首),可是作為楊玄感的亡將,沒有人看得起他,雖然有人收留,但是不得重用,連糧食都不給他及幾個同伴吃,沒辦法,李密只好吃樹皮充饑。
直到聽說東郡人翟讓在瓦崗拉起了反隋義旗,一直在招兵買馬,李密抱著嘗試心態跑去投靠翟讓了。
翟讓?翟讓是一個什麼人呢?
知法犯法的東郡法曹翟讓犯法當斬。
法曹啊,也就是一郡主管司法的主事,有職事的實權人物,大隋190郡,一郡也相當於一個州,管好多縣了呢?
這個翟讓就像是後世所說的司法隊伍中的敗類,能弄到犯法當斬的地步,估計這個翟讓搞的不是小事,像貪沒,收授賄賂,都不至於弄到這個地步的。
到了大隋,在楊家父子的倡導之下,已經廢除了北周時期留下來的嚴刑峻法,連鞭刑都取消了,史書上評價楊家父子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死裡逃生的舉措,刑法已經放得很寬了。
這個翟讓弄到這個地步,絕對算得算是惡人中的惡人了。
惡意地猜測一下,做官做到這個地步,如果不是做了當街看上哪家姑娘長得好看就直接拉上馬車,強行xoxo,打死我們都不會相信,一個司法主官會搞到要砍頭的地步。
後來,手下獄吏黃君漢私自釋放他,他逃跑了。
這樣的事情是沒有辦法的,當官當得這麼大,總有幾個心腹在的。
翟讓逃亡瓦崗後不知隱姓伏名,反而跟風舉起了造反大旗。
同郡的單雄信、17歲的徐世勣也都前往參加。
另外還有故縣縣吏邴元真、善於佔蔔的賈雄和翟讓兄翟弘等人首義。
翟讓以賈雄為軍師,邴元真為書記,徐世績、單雄信為領兵將校,所部多齊、濟間的漁夫,獵手。
瓦崗軍初期在東郡一帶搞破壞活動。,
後來,有一個聰明點的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就是文武全才徐世績,他主張分兵向西,在永濟渠沿岸劫奪來往船隻,以解決自已給養問題。
也就是在大運河的沿岸,做水賊,擷取漕運,官船也搶,民船也搶。
楊廣為了征討高句麗,費盡人力物力造就的大運河,現在倒是方便了水賊們的營生。
翟讓後來聽從徐世績建議,分兵西上,進入大運河所經的鄭、宋今河南東部鄭州、商丘一帶)界,阻截往來的公私船舶。
資給豐足,歸附者日眾,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老子的隊伍才開張三十人馬十條槍......”
化名為劉智遠的李密帶領少數人馬投奔翟讓,有人認出這個劉智遠其實就是李密,勸翟讓殺之。
翟讓跟王伯當能扯上一些關系,王伯當跟李密是一起來的,翟讓有些猶豫,沒有下手。
李密入夥後表現得很積極,他對翟讓說,你已經有萬餘人馬,不要這樣小打小鬧滿足於當水賊,好不好。
要做,我們就要幹大事,圖天下,首先要攻取滎陽。
滎陽是中原的戰略要地,向東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的鞏縣有隋的大糧倉洛口倉。取得洛口倉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糧食,而且已逼近東都洛陽。
高手就是高手,一出手就是狠招啊。
奪下洛口倉,這其實就是在放楊廣的血呢。
翟讓率軍由瓦崗寨西進,相繼攻佔金堤關和滎陽郡大部縣城,進逼滎陽城。
一個由大隋的原高官子弟,原地方官吏終於開始握手,打出了瓦崗軍這個響當當的名號來。
大業未年的情況就這樣,有了萬把人馬,一個個都開始忍耐不住寂寞,急於跳出來從楊廣身上吸血以壯大自己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