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
陳小乙聽不明白。
孫大聖笑著解釋:“我讓你查的資料都查到了吧?跟我說說黃巢的情況。”
“喔,當然都查到了,我倒背如流。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
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隨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巢父怪,欲擊巢。
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
但黃巢成年後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衝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
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
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覆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嗯,差不多是這樣,我也找到了這段資料。不過關於黃巢的野史你研究了嗎?”
“研究了。”
陳小乙邊開車邊回答:
“據有關資料記載,唐末黃巢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在失敗前夕包圍陳州近一年時間裡,他們採用機械化方式,將活人粉碎,以人肉作軍糧,供應黃巢的圍城部隊,以保證起義軍的戰鬥力。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黃巢傳》上說:“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是這樣記載的:“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袞數十州。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而《資治通鑑?第二二五卷》中關於黃巢食人事件是這樣表述的:
“巢益怒,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
如果以這些資料來計算,按每七人一日食死屍一具,二十多萬人除去四五萬人飯。還有十多萬人靠吃人為生。那麼至少每天要吃近兩萬人。三百多天就六百多萬人。我覺得這資料並不可信。
黃巢吃人的記載最初來自《舊唐書》的作者。《舊唐書》的作者是後晉司徒張昭遠。
張昭遠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用有色眼鏡看待農民起義,落筆出言處處詆譭農民起義,記載多有不實之辭,此書在當時已經引起大多數文人的不滿。
正是因為有這些歷史記錄,所以黃巢被描述成了以妖術獲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