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見紛紛讓開了一條道路,因為這個人的手裡拿著一把傘。
如果是普通的傘,這些百姓當然不可能給他讓路,但他手裡拿的是萬民傘。
這個人快速的跑到了武大郎的身邊。
“武大人,我幫你撐傘。”
武大郎看著這個人,這個人看起來很疲憊,眼中布滿了血絲,應該是徹夜未眠,由此可以想出,這把傘就是他連夜趕工出來的。
“有勞了。”武大郎微微鞠了一躬,這一鞠躬感謝這個為他辛苦的人,也同樣感謝那些愛戴他的百姓們。
傘撐起來了,罩在武大郎的頭上,武大郎突然感覺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能得到所有百姓的肯定,這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馬車離府邸不算遠,但一行馬車足足有十多輛。
武大郎的馬車在最前面,也是走了一小段路程。
武大郎到達目的地,那人便將傘遞給武大郎,武大郎伸出雙手去接,這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重視。
傘遞給武大郎之後,這人鞠躬離開。
萬民傘比較大,武大郎不可能帶去直沽寨,只能是招呼了一個家丁過來,讓他拿回府邸。
武大郎鑽進了馬車之後,馬車也緩緩啟動。
兩邊街道送別武大郎的百姓從武大郎的府邸排到了城門口,武大郎馬車經過的時候,都會聽到他們的聲音。
一句又一句的“武大人”在京都飄蕩著,經久不息。
這些馬車趕車的基本是十劍那些人,行車速度相對快一點,沒過多久他們便出了城門。
守城計程車兵看到武大郎馬車的那一刻,瞬間站直了身體,表達著他們對武大郎最崇高的敬意。
因為武大郎值得他們崇敬,盡管武大郎不是一個武將,但武大郎卻用他的方式,讓他們這些士兵享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待遇。
任何一個士兵都銘記著武大郎給他們爭取的福利,即使後面新加入軍隊的新兵,這些老兵也打算告訴他們這件事,讓他們知道,武大郎是他們每一個當兵都必須銘記的人。
而這也成為軍隊的傳統,世代相傳,當然,這是後話。
所有人看著馬車消失在他們視線之中,才緩緩地離去,京都也漸漸地恢複了平靜。
不過沒有武大郎搞事的京都,這種平靜應該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武大郎這麼會搞事。
武大郎一行有十輛馬車,但這十輛馬車並不是用來乘人的,其中有幾輛是裝著一些物品的。
至於還有幾輛乘坐的人自然就是宋江他們,不過宋江他們有些人更喜歡騎馬,所以馬車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宋江等人自然不用多說,個個武藝高強,這樣的一隊人馬,想來是沒有哪個不開眼的強盜敢打劫他們。
不過徽宗這人還算有點良心,看武大郎仇家那麼多,怕武大郎會被人暗算,也是派了一隊人馬護送。
這一隊人馬全部都是由種師道精心挑選出來計程車兵,雖然人數只有一百人,但各個威武不凡,身上不僅有佩刀,還帶著火槍。
火槍武大郎是知道,在歷史書的介紹裡,它是在南宋發明的,但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其實在北宋的時候就一些了,不過一般都是秘密製造,也沒有大規模生産,品質也比較一般。
因為武大郎要趕路,所以這些士兵也都騎著馬。
武大郎可不想在路上浪費過多的時間,能早到一天是一天。
就這樣,這一群人向直沽寨前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