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方青山的分析之後,許多大臣也是更加看好方青山,不過依然是有些嫉妒的大臣,而這其中充滿怨恨的大概只有張邦昌了。
張邦昌沒想到剛才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在弄得他相當的尷尬。
蔡京坐在上面,捋了一下胡須,眼神之中充滿了贊賞,他對自己的眼光很滿意,方青山果然是一棵好苗子。
不過這一根苗子有點心高氣傲,之前不服武大郎的安排直接投靠自己,剛才又不服張邦昌的嘲諷,直接用眼神回擊。
這一切蔡京都看在眼裡,雖然這兩個人因此結下了一些恩怨,但如果要他在方青山與張邦昌兩個人中一個的話,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方青山。
因此蔡京想借著這個機會,繼續給方青山造勢,便再次問道:“那麼青山覺得該如何取捨呢?”
方青山再次侃侃而談起來:“李彥死了之後,武大郎拿走了李彥的職位,王黼死了之後,武大郎又拿走了王黼的職位。而在王敞死了之後,我們輕而易舉的拿到了王敞的職位。這其中大家不覺得有什麼蹊蹺嗎?”
“因為我們的陛下並不傻,他樂於看到這樣的局面,看到我們與武大郎對立的局面,他極為寵信武大郎,但也不會一味的給武大郎所有的東西,王敞的官位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樣,陛下也不會給我們所有的東西,這兩個官位陛下只會給我們一個。所以,我們的重心應該放在奪取其中一個,而不是貪得無厭的爭取兩個,這樣可能會讓陛下反感,反而一下子全部給了武大郎。”
“刑部侍郎乃是三品大員,尚書左丞乃是四品大員,就官職上而言,我們應該選擇刑部侍郎;其次,刑部有鄧尚書在,想安排刑部侍郎更為方便,同時也能牢牢掌控刑部;如果讓武大郎的人進入刑部,趁虛而入的武大郎,會有許多手段,那樣只會疲於應付。”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選刑部侍郎這個官位,將尚書左丞給武大郎。”
方青山說完之後便坐了下來,在場的大臣細細考量了一番之後便都有了主意。
“我同意方青山的觀點。”鄧詢武第一個開口說道,他現在也是極為害怕武大郎,他當然不可能讓武大郎的人進入刑部,不然一不小心,他的官位說不定都保不住。
餘深:“我也同意。”
白時中:“我也同意。”
......
張邦昌不想同意,這並不是說方青山分析的不夠好,正是因為方青山分析的太好了,他才不想同意,因為他現在一看到方青山得意就生氣。
不過張邦昌並沒有開口,他即使說出來也沒用,這事已成定局。
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同意聲音,蔡京壓了壓手:“恩,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對付武大郎?青山,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
所有大臣內心一顫,他們沒想到蔡京對方青山的重視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這是打算手把手教他,扶方青山上位的意思啊。
方青山再次站了起來:“對付這種事一般都是見招拆招而已,就看誰的能力更勝一籌。不過我有一個立於不敗之地的計謀。”
方青山說著露出一個高深莫測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