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劇情堪稱是有些驚心動魄,之前一臉憨厚氣息的李達根手裡提著一根長水管在骯髒的樓道裡走著,水管觸碰在地上發出輕輕的剮蹭聲。
他敲門了。觀眾們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
那個之前坐車的青年出現在門板後面,警惕地盤問著李達根。
觀眾們看到這裡,一切都好像呼之欲出了。
“嘭!”開了門的青年腦袋上被狠狠地敲了一棍,李達根提著他的屍體挪開,然後進去了之後又和另外的一個青年纏鬥了起來。
他放走了那十幾個被拐賣集中的孩童,像個英雄。
他像城市中隱藏的正義使者,在黑暗中處理著那些拐賣人口的人渣——直到他被抓住。
他被抓住是個偶然,又是必然。
他是在殺一個人販子的時候被抓的,但是這個人並不是真正的人販子,他殺錯了人,然後被警察抓住了。
“你知道你是在犯罪嗎?”
“我知道。”李達根平靜地答道,“所以我認罪。”
他被帶上審判法庭,因為故意殺人罪被判了死刑。
有被拐孩童的家長聯名為他擔保,然而李達根拒絕了:“我從來都知道我的做法是錯誤的,我藉著正義的名義宣洩自己對命運的不滿,我不後悔我做下的事情,但是我同意法律對我的審判。”
他親手違反了法律,到最後也親自維護著法律。
他將自己調查到的關於拐賣集團的資料全部交給了警察,然後坦然赴死。
他的死引起了社會的一陣討論。他有錯嗎?他當然有錯,而且是錯得離譜。他明明可以早點將那些資料交到警察手裡,借用法律的手段讓那些人販子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他卻動用了自己的“力量”,進行了“自我的審判”。他沒有錯嗎?一定意義上來說,他好像又是沒錯的,他本來不應該是現在的命運,一切都是因為人販子才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他在人販子身上宣洩自己的憤怒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
一直追查著這個連環殺人案的警察也是唯一一個去看望行刑前的李達根的人。
他看著鐵窗之中,穿著一身囚服,神色平靜的李達根,突然不知道說什麼。
“還有很多孩子在受苦。”李達根突然開口道,“如果你們不想再養出我這樣的殺人兇手,就放手去做吧。”
警察默默地看著他:“我們一直在做。”
李達根點點頭:“我知道,其實也是我太心急了。”
他微笑著看向警察,似乎可以從他那張飽受磨礪的臉上看到那個尚且年少的孩童身上的那種善良和朝氣:“可以替我給這個人帶個話嗎?”
他問了警察要了紙筆,寫了一串地址和人名,下面附帶著一句話——
不要因為惡魔而把自己變成惡魔。
警察看著上面的那句話,將那張紙折了起來,對著李達根點了點頭。
李達根死了。
那張紙也藉由警察的手送到了那個小男孩手上。
小男孩看著紙上的字沒有說什麼,只是學習上更加地努力了。
全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鏟除人販子的行動,不少隱藏在黑暗當中拐賣集團被揪了出來,一個個地按照法律定了罪。
一晃十幾年過去,一座有些破舊的墳墓前站了一個英姿颯爽的青年,他穿著警服,彎腰在那個墓碑前放了一束花。熱烈的怒放著,他戴上警帽,敬了一個禮,就轉身走了。
一陣風吹過,撩動了花的花瓣,墓碑上的字有些斑駁,隱約可以認出李達根三個大字。
畫面暗下。有些蒼涼的背景音樂在觀眾耳邊響起,將他們的神思都從劇情當中拉了回來。
白字在黑色的螢幕上緩慢地滑過,場下的觀眾摸了摸胸口,只覺得心髒的位置隱隱發悶——電影當中的結局似乎很美好,可是現實當中呢?
是不是也有著無數的拐賣受害者在遭受著苦難?他們的結局會是怎麼樣?是一生就此黯然落幕,還是像李達根一樣走上犯罪複仇的道路?
尤其電影當中還提到了被拐婦女,那種被欺壓的慘像,簡直讓場中的女性觀眾感同身受,等出了電影院的時候,一雙眼睛已經哭成了爛桃兒似的了。
“嗚嗚嗚……我還要再看一遍……”
“你說你怎麼……”男生一遍說,一遍又去排隊再買了兩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