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魚籠時,放麻繩繫著,在魚籠面上綁著塊石頭,這樣才能把魚籠沉入水底。
每天清晨,白理都來檢視他放的魚籠,每次也能抓到十來條。
他把每次抓到的魚都放到一個大竹籠內,等湊兩三斤,才拿到最近的鎮子上賣。
這種魚,只能在這個水潭裡生活,離開這個水潭,放入其他的水中,半天后就奄奄一息,幾乎無法生存。
所以每次賣魚,他還得帶上半桶這個水潭裡的水。
這天,白理一大早,挑著兩個水桶,又來到深水潭查探他的魚籠。
“今天可是‘圩日’呢,早點把魚送到飯館,好買些家用回去。對,對,家裡的燒酒快喝光了,得多買幾斤,再買兩斤山羊肉,燉上一鍋湯給老太婆補補身子。”他暗自想著,流著拉哈子,緊步向前走。
他來到深水潭,習慣性四周掃了幾眼。
突然間,他發現居然有一個身穿褐色皮襖的小孩,仰躺著漂浮在水潭邊的大石邊上。
他瞪大眼睛,才看清楚,沒錯,是個小孩!
“怎麼水潭裡會有個孩子?”他嚇了一大跳,趕緊小跑過去。
也顧不上冷不冷了,“噗嗵”一聲,跳進水潭裡,“嘩啦啦,游過去,抓著小孩,抱上岸邊。
用手指往鼻子底下探了探,沒氣了!
再摸了摸小孩的胸口,還有一點點暖氣!
“興許還有救!”白理再也顧不上抓不抓魚了,扔下水桶,把小孩子背朝天面朝下扛在肩上就往家裡跑!
這背法是有講究的。
白理扛著孩子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小跑著。
如此一來,可以把孩子肚子裡的水給抖出來,他跑跑停停,不時按按孩子的胸口,拍拍他的後背。
天天走山路的人腿腳就是好,別看白理年過六旬,但走起山路來也不輸於年輕人,就算扛著個人,同樣也是健步如飛。
白理的家離深潭有一里多遠。
彎彎曲曲的小溪,從水潭延伸出去,沿著小溪,一條崎嶇的山路,一直通向水潭。
山腳下,小溪邊,一叢小竹林,兩三畝稍稍平整的小土坡,四五間茅舍,一個籬笆牆圍成的小院子,幾隻大雞和一群小雞,六七隻鴨子,一條老黃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裡就是白理的家,平平凡凡的山裡人的家。
一個時辰後,一位粗布老翁扛著一個褐色衣物的孩子,喘著大氣,直奔到這裡。
“老太婆!老太婆!快,快,給我燒一鍋熱水!”白理人還沒到家,就遠遠的衝著茅舍裡大聲喊著。
“喊什麼喊啊?大清早的。對了,你不是去抓魚到鎮上賣嗎?怎麼那麼快就回來了?”茅舍裡,一個有些蒼老的聲音回應道。
“哪裡來那麼多話,快去,快給我燒水去。救人要緊,老太婆,快去!”說話間,白理奔到了,籬笆門外。
老黃狗搖著尾巴,“旺旺!”直叫著跑過來迎接它的主人。
一位老太太嘟嘟囔囔著,從一間茅舍裡走出來。
“咦,老頭子,怎麼一身溼漉漉的啊?你扛的是個孩子?咦,這是怎麼回事?”老太太抬頭看了老頭子一眼,吃驚地問,“老頭子,你這是怎麼回事啊?哪裡來的孩子?”
“別囉嗦啦,快去,趕緊去給我燒一鍋熱水。還有,還有,還得煮一大碗姜水!煮姜水,聽著沒有?”白理衝著自己的老伴,趕緊吩咐,“等把人救活了,再跟你細說!你快去啊,磨蹭個啥啊?”
“別催,我這不是去提水嘛?像個催命鬼似得!”老太太嘟囔了一句,不敢怠慢,趕緊提著一個水桶,走進了一間茅舍裡,燒水去了。
白理抱著褐衣小孩來到一間茅舍裡。
他把孩子放在一張小竹床上,轉過身小跑了出去。
再過了一會,見他抱著一個個大火盆進來。
緊接著,他三下五除二,把小孩身上的衣物脫乾淨,再把他抱到炕上,蓋上厚厚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