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田園時代末期,在某網路小說龍頭網站的短篇頻道上,有個寫手發表了一篇名為《籠中雀》的小說。
那個寫手的筆名似乎叫做“山林了餘生”,沒什麼名氣,寫的也並不算十分出色,所以不出意料地,小說的資料不算好看。
這本小說自然引不起關注,所以作者匆匆完本,也不算辜負那些進行了投資的書友。與此同時,一架宇宙望遠鏡提供了某條足以令世界震驚的訊息,再之後,一條飛船從地球出發,徑直向宇宙深處駛去。
當時沒有誰意識到一本網路小說會同世界上最陰冷驚怖的秘密有所聯絡。
直到一條飛船從宇宙深處駛來。
飛船帶來的資料被科研工作者搗鼓了一番,然後變成了文章,發表在某影響因子還算高的期刊上,之後引起了批評,引起了學術圈震盪。
又正好有娛樂新聞恰逢其時,因著某人不知某物的事情,那個年頭的網民流行起了吃學術圈的瓜,再之後……舉世沸騰!
對於某些人來說,發現世界上很可能不存在外星人,這只是一件小事,無關生活,自然無關痛癢。對於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世界已經坍塌了。
這時有人注意到了那本《籠中雀》。
那本小說還勉強算得上有點創意,在小說的開頭,就丟擲了“原來整個宇宙只有一個恆星系”這樣驚世駭俗的觀點。
在那本書裡的世界,晚間也有萬千繁星,每一顆星星都是一顆恆星。
文字的奧秘真是博大精深,“每一顆星星都是一顆恆星”這句話好像不論怎樣解讀,都沒有錯。
因為整個宇宙只有一顆恆星。
在那本小說裡的世界中,人們晚上抬頭,其實看到的都是太陽,是白天的那顆太陽!
宇宙有限而無界,在無邊界的空間中畫出一條直線,最終會因為扭曲成渾圓一團的空間而封閉成一個環。
空間之外還有空間,有的只不過是重複的空間。
太陽大放光明,透過最短路徑、經過最少的能量損耗映照在大地上,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太陽。而向其他方向發射出的光線,最終會因為穿越了有限的宇宙空間重新回到它自己附近,如果恰好落在人類的眼中,就成了晚上的星空。
對於書中人來說,那個恆星系就是他們的宇宙,他們是名為宇宙的鳥籠裡註定永遠無法飛翔的籠中雀。
在第一個人發現這本小說之後,《籠中雀》就火了!
從宇宙深處駛來的那艘飛船,就是當年從地球飛出的那艘。它經歷了有限而無界的宇宙,最終回到了它誕生的星球。而飛船起飛的同一年,《籠中雀》正式釋出。
小說的作者早已入了土,然而有人找出了他的墳墓,後來那裡成了個景點觀光區,無數人來此參拜“預言帝”,還有些網紅蹭熱度,在這裡直播唱歌跳舞打球和蹦迪……
真實的世界當然並不只有一個恆星系,那樣根本無法維持引力系統的穩定,而且飛船穿越一個恆星系也用不了那麼長時間。
真實宇宙的恆星數量稍微多點,多點有限……
晚上的漫天繁星與美麗的“星暈”,原來都只是極少數的恆星向不同方向發出的光經過扭曲的空間後落在人們眼裡的假象!
當年那個宇宙望遠鏡傳來的訊息,就是他們發現了“他們自己”!
……
佐天和女兒在看的這個古老的電影,製作於開拓時代早期,那時人類剛剛以探索完他們的小宇宙為目標開始努力,帶著不情願的小脾氣走出無憂無慮的田園時代。
電影根據小說改編,也稱作《籠中雀》,在當時好評如潮。
也正是小說和電影都火了以後,“籠中雀”成了民眾耳熟能詳的名詞,全世界流行起以“籠中雀”代指人類文明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