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場秋雨將夏日殘留的些許氣息沖刷一淨,更是將天空洗得更藍,雲朵洗得更白。
汴京士民如今的心情也正如是秋日的天氣一般颯爽。原先焦灼不安的情緒,隨著兩日前那尤如天崩的陣陣巨響以及隨後不斷傳來的勝利訊息而漸漸撫平。現下官方還有民間的所有渠道均已確認金人慘敗之後已經惶惶退兵、王師正在乘勝追擊,他們便紛紛走上街口歡呼慶祝,將連日來緊張不安的情緒徹底釋放一空。
不過,王師所謂的乘勝追擊卻是有些言過其實。
八月十九,金軍收攏起三萬潰兵,在劫掠了幾個鎮村之後,拔營北撤。按照計劃,何灌與折彥質亦率三萬軍馬尾隨其後。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震懾金軍,使其不敢大肆地分兵劫掠,別一方面則是尋機再與金人一戰,盡可能地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
然而金軍雖然慘敗之後士氣低落,但其多年來磨練出來的堅韌與頑強的品質卻是出乎何灌等人的意料。八月二十一日,宗望突然下令金軍調轉方向沖向尾隨在後的宋軍。雙方交戰不到一個時辰,宋軍大敗。宗望達到震懾的目的之後,沒做過多的糾纏。之後何灌與折彥質只好拉開與金軍的距離,雖然名為“追擊”,其實與“禮送”相差不多。
如此一來,何灌等人原先計劃與前面攔截部隊夾擊金軍的計劃出現紕漏。八月二十五日,金軍以迅雷之勢突破劉光世、劉韐佈置在黃河一帶的防線,然後一馬平川地向燕京奔去。
當然,由於金軍以撤退為主要目的,故而大宋王師節節勝利、收複失地的捷報自是源源不斷地傳向京城。
八月二十九,金軍撤入燕京,宋軍收複河北諸州,分駐雄州、河間等地與金軍遙相對峙。而與此同時,姚古、韓世忠等將領亦整頓被西路金軍擊潰的西軍,對太原形成了圍攻之勢。至此,金軍對大宋的威脅基本已經解除。
形勢雖然好轉,然而大宋朝堂之上卻是波瀾再起。
自從楊帆發動政變以來,整個大宋朝堂的運轉基本由楊帆成立的“軍管會”來維持,而像張邦昌、唐恪等重臣更是被楊帆軟禁了起來。現如今局勢穩定下來,再繼續實行這種軍事化的管理顯然無法維持整個國家的良好運轉。軍管會的解散是遲早的事情。
那些被軟禁的大臣自與金人談判徹底破裂之後,楊帆便將他們從皇宮之中放了回家,但他們的行動依然被限制。而今,金軍退去,他們謀求翻身的意願自然強烈起來。
於是,有關“楊帆控制了皇帝”、“楊帆意圖黃袍加身”的言論在坊間悄然而起。
其實明眼人也看得出來,如今的京城確實是被楊帆控制。可話說回來,若是沒有楊帆如此雷厲風行地舉動,金人又豈會被打得那麼慘?在一些人的心裡,他們甚至覺得這楊帆如果將領當年太祖之舉,也無不可。當然,持有這種心理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大宋大部分計程車民對於謀反這種舉動還是相當排斥的。
此時傳出關於楊帆意欲篡位的謠言,其目的顯然是讓京中士民堤防並反對這種可能性,而要解除楊帆對皇室的威脅,首要的便是解散軍管會,還政於趙佶。
八月二十八日這天,性情耿直、又與楊帆相熟的李綱便趁了夜色來到楊帆的府上。對於楊帆接下來的打算,他也急欲知曉。
“楊大人,最近外面有些傳言,說你……”來到駙馬府之後,李綱沒說幾句話,便直入正題。
楊帆抿口茶,笑著反問道:“那李大人信是不信?”
李綱搖頭道:“你大人你就別賣關子了。要我說,如今你手握大權、富可敵國,又有一支足可橫掃天下的私軍……便是皇上現下也被你架空……要說你沒有皇袍加身的心思,怕是任誰也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