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開始打探阮芍什麼時候回國,幾點的飛機,想要得到第一手的採訪權,這可是大新聞啊!
可是等啊等啊,等啊等,阮芍卻還是沒有回來。
她在國外就接受了不少採訪。
回國的時候又是專門錯開了時間,為了避開媒體,還特意在其他地方轉了機,自然不會被堵住。
但手機卻從獲獎後就沒停過,詳細說來從提名開始就沒停過了。
阮芍也不是說就不接受國內的採訪。
她只是不想被人一擁而上,也沒個章法的東問一句西問一句。
所以回國後她就主動聯絡了國內最大的醫學期刊代表,權威性的媒體人,表示願意接受專訪。
雙方約好了時間,對方就帶著人主動上門來採訪了。
這期採訪用了足足兩個多小時。
問題準備的特別詳細而又豐富,阮芍能回答的全都回答了。
等採訪結束後,屬於她的個人專訪內容很快就作為主刊被發表了出來,讓人能仔細而又直觀的瞭解她這個人。
發表內容就相當於給她做了一個百度百科一樣,不過比百度百科要更詳細的多,從她上大學到現在,整整十六年的過往都被做了個詳細的整理,挑了重點發表了出來。
18歲,考上京醫大。
20歲透過伍教授的考核,成為他的關門弟子。
21歲就完成了研究生學業,被伍教授以聯合培養的名義送去美國讀博。
2224歲完成博士學業並在美國就職一年半時間,並研發了針對術後感染和恢複的特效藥。
25回國,接受戚澤院長的聘請,成為醫院的外科醫生。
時年26就晉升成為副主任醫師,併成為外科副主任。
同時,在這一年,她個人出資的研究所建成,納入了好幾個不同方向的專家教授,同時開啟了好幾個科研專案。
2628歲,成為醫院當之無愧的外科骨幹。
以28歲的年齡晉升為醫院最年輕的科室主任。
其後幾年,她名下的研究所各有大大小小的科研成果出了不少,個人在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有意義的論文更是高達50篇以上,其下載量居高不下,給需要的人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及至34歲,名下最大的研究專案成功。
成功研究出治療癌症的藥物和辦法,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履歷沒一個人可以說它不豐富。
她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
但卻是不可複制的。
光是她自己出資建成的研究所給醫學界做出的貢獻都讓人不得不敬佩她,更別提她自己還是其中的佼佼者兼領導者。
在這些內容之中還摻雜著更多更細致的內容。
總之雜志一經發售就爭搶一空。
阮芍在短時間內的名氣簡直比娛樂圈的大明星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