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講臺上,李凡神色泰然。
他道:“我們先介紹一下馬可·波羅這個人的背景,他出生於1254年9月15日,逝世於1324年1月8日。
他之所以被我們華國人熟知,是因為他所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
我們的歷史書中對此有介紹,說馬可·波羅是第一個遊歷我國及亞洲各國的義大利旅行家。
他依據在我國十七年的見聞,講述了令西方世界震驚的一個美麗的國度,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偉大著作,它向整個歐洲開啟了神秘的東方大門。
這就是馬可·波羅以及這本書價值的定位!
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馬可·波羅遊記》誕生的過程。”
李凡對此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馬可·波羅遊記》最初叫做《百萬》,原因是在書中常常提及“百萬”這個詞彙,以彰顯元朝的盛世。
馬可·波羅有一特點,不識字。不識字還能成書,是因為他從元朝回國後,有過被俘關進監獄的經歷,恰好有獄友是作家,叫做魯斯蒂謙,於是他們一個口述一個記載,便形成了這本遊記。
李凡道:“我現在告訴大家,馬可·波羅為什麼是個騙子,這本書為什麼欺世盜名。
第1點:馬可·波羅自稱在我國遊歷17年,代表忽必烈出訪過很多地區,但是,遊記中並未出現筷子、中醫、茶葉、毛筆、裹腳、長城等極富我國特色的事物。
這點很離奇,就和我們第一次見到其他膚色人種或者第一次看到西方人用刀叉吃飯一樣,一定會大呼驚訝,而且遊記的本質是獵奇啊,竟然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並未提及這些太令人難以理解了。
第2點:馬可·波羅書中把自己吹成什麼形象呢?他說自己是皇上最鐵的小兄弟,內政外交稅收一把抓,代表忽必烈出使過很多國家等等,這麼牛的人,我此時此刻想到了一個和他類似而且特牛的人物,請看大螢幕!”
大螢幕上,出現了韋小寶和七個老婆的影視劇照片。
觀眾一片笑聲後,李凡道:“對不起,這張照片配錯了,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可馬可·波羅並沒有,馬可·波羅是出書後才借機討到老婆的。
大家注意,這麼牛的一個人,在蒙古帝國歷史上這麼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但在史料中連他的半個名字都沒有!
而且他還說他做了三年揚州知府,揚州地方誌刨地三尺,也沒找到過這個人,我國地方誌記載是非常詳盡的,怎麼可能偏偏沒有他?
第3點:襄陽獻炮。
大家都熟知,小說裡有郭靖黃蓉守襄陽的劇情。
宋元大戰,襄陽城是如何攻克的?史料記載,忽必烈到波斯徵調了炮匠,造成了威力無比的‘回回炮’,這才成功征服了五年未曾攻克的襄陽城。這裡的回回炮就是拋石機。
當然,這個事情也被馬可·波羅安到了自己身上,說這是他發明的。
由此可見,他敢這麼說單純是為了忽悠威尼斯人,哪能想到這書會産生日後的影響力?
第4點:他在書中有個致命的錯誤,竟然認為當時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兒子,這點是大錯特錯的,以他口述的伴隨在忽必烈身邊的時間段,當時的太子是忽必烈的孫子!就是曾經死去太子的兒子。”
現場一片驚呼:
“哇!”
“這個錯誤大了,掉腦袋的錯誤啊!”
“如果真和忽必烈這麼鐵,是權臣和寵臣,怎麼可能出現這種低階的錯誤呢?”
……
李凡繼續道:
“第5點,刺桐城即泉州)當時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外貿港口,港口永遠停留著上百艘來自於阿拉伯的大船。
當時的刺桐城,色目人極多,色目人就是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的各民族的統稱。當時元朝有民族四等級制,既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當時刺桐城的‘市長’就是阿拉伯人,當時的刺桐城裡面至少有三座大教堂,七座輝煌的清真寺。
結果他到刺桐城的時候,一概不提。